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虛词研究方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2534
  • 作      者:
    马真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虚词在语言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汉语中的作用,前人已经谈得很多。虚词类似人体的经络,在语言中,特别是在汉语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几乎已成为汉语语法学界的共识。语言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虚词运用不当是常见的语言毛病。怎么让同学们准确了解和掌握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怎么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在虚词使用上的毛病?怎么让同学们上了这门课之后,不只了解我们讲过的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能从中具体感悟到分析汉语虚词的思路和方法,当自己面对虚词使用的具体语言事实时,能分析、总结、描写某个虚词的语法意义和使用规则?这些都是我承担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教学任务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得设法给学生一把怎么准确了解虚词、切实掌握虚词、正确运用虚词的“钥匙”。为了能给学生这把“钥匙”,我自己先尝试对现代汉语虚词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要求学生做大量思考性的练习(每学期7—8次),目的是要促使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面对具体的语言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就这样,二十多年来,我一边教学,一边研究,研究所得就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而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提出的问题、同学在作业中发表的看法和出现的错误,又反过来促使我去进一步思考、研究。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研究不断推进,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积累,我的讲稿也换了一本又一本。二十多年的课上下来,每一届学生,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都觉得上这个课有用,有收获,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方法;而这让我感到安慰。<br>    把研究所得写成书,这我得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张万起先生。早在十多年前,他得知我在讲授“现代汉语虚词研究”,就约我写一本有关现代汉语虚词的书。张万起年岁比我略大一些,但他是我的学弟(我是1955级语言班的,他是1957级语言班的),并曾经在“大跃进”的年代一起集体编写过《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所以不好推辞。但我迟迟没有如约交稿,好在他不催,一直说“你什么时候写好,就什么时候交给我”,这使我没有压力,可以慢慢想,慢慢动笔。想什么呢?主要在想到底要写成一本什么样的书。最后决定,还是把交给学生的那把“钥匙”变成文字,以求教于同仁,并希望能对我们的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虚词研究的重要性<br>    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虚词在汉语中成了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汉语语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在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大约只有700多个,但它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个性很强,运用复杂,所以从写作上看,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毛病常常出在虚词的使用上。<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一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br>二  虚词研究的重要性<br>三  关于虚词研究<br>壹  多角度考察研究汉语虚词的用法<br>一  句类<br>二  词类<br>三  音节<br>四  轻重音<br>五  肯定与否定<br>六  简单与复杂<br>七  位置<br>八  跟其他词语的配搭<br>九  语义指向<br>十  社会心理<br>贰  比较是把握虚词意义的最基本的方法<br>一  同义或近义虚词比较<br>实例(一):更、还、再<br>实例(二):太、极<br>实例(三):都、全、净<br>实例(四):不、没(有)<br>实例(五):别、甭<br>实例(六):和、及、及其、以及<br>实例(七):等、等等<br>二  意义相对的虚词比较<br>实例(一):时间副词“就”、“才”<br>实例(二):吗、呢<br>三  说明同一方面问题的虚词的比较<br>实例(一):关于修饰数量词的副词<br>实例(二):关于表示程度的副词<br>实例(三):关于时间副词<br>四  有无某虚词的比较<br>实例(一):好了<br>实例(二):也<br>五  形似实异的虚词比较<br>实例(一):不管、尽管<br>实例(二):只有、只要<br>实例(三):以至、以致<br>实例(四):从而、进而<br>实例(五):既、即<br>叁  研究虚词语法意义的两项要义<br>一  要重视虚词运用的语义背景分析<br>实例(一):反而<br>实例(二):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并”、“又”<br>实例(三):常常、往往<br>二  警惕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意义归到那虚词身上<br>实例(一):“既来之,则安之”里的“既”<br>实例(二):“除了教课,还负责工会工作”、“除了大饼就是油条”里的“除了”<br>实例(三):“小王吃一个苹果,我也吃一个苹果”里的“也”<br>肆  每个虚词都需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br>一  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再”、“还”<br>二  时间副词“已经”和“曾经”<br>三  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还”<br>四  “比”字句“甲比乙怎么样”<br>伍  汉语虚词研究需要继续深入<br>一  副词<br>二  介词<br>三  连词<br>四  助词<br>五  语气词<br>主要参考文献<br>虚词索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