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高山仰止(代自序)<br>——纪念恩师胡裕树先生<br>第一章 三个平面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深化<br>1 三个平面理论的形成和完善<br>2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br>3 三个平面的分与合<br>第二章 动元<br>1 动元的提出<br>2 动核结构和动元<br>3 动元变体<br>4 特殊动元和动元化<br>5 动元和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现象<br>6 动元和句法、语用<br>第三章 定指<br>1 几个相关概念<br>2 定指<br>3 影响定指、不定指理解的因素<br>4 定指和信息传递<br>5 定指程度和句法位置<br>6 定指成分的语法性质<br>第四章 汉语主语的确定<br>1 主语的语法地位<br>2 确定主语的标准<br>3 汉语句子主语的确定<br>第五章 汉语的宾语问题<br>1 汉语的宾语前置现象<br>2 取得义格式和汉语的双宾语句<br>3 汉语的谓词性宾语<br>第六章 句子的主题和起点<br>1 汉语句子的主题及其特征<br>2 主题的确定<br>3 主题和主语<br>4 次主题(次话题)<br>5 主题化<br>6 起点<br>第七章 汉语体标记的句法、语义、语用解释<br>1 “已经”的语法意义<br>2 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br>3 延续体标记“下来”、“下去”<br>附:胡裕树先生的语法研究和治学精神<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