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以上我们以两汉时期为重点,对两汉魏晋时期连词“何况”的出现情况及用例作了大致的考察。由此,我们初步形成以下几点看法:
1.连词“何况”至迟在西汉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西汉时期用例极少,当属连词“何况”的萌芽阶段。降及东汉魏晋,用例激增,结构形式日渐多样,功能也日益完备,此时的连词“何况”,已相当成熟了。
2.从先秦时期用“况”、“而况”、“又况”,到西汉出现新的形式“何况”,再到白话文中“何况”最终取代“况”、“而况”、“又况”,定于一尊,可能和语用表达效果的需要有关。传统的表达形式“况”、“而况”、“又况”等,固然在表进层上十分有力,但在表反诘时,其效果却逊于“何况”。在这种背景之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进程,当需要在一个句子中既表进层,又表反诘,而且还是以反诘为主时,自然而然地“何况”就出现并逐渐作为最佳的选择对象了。
3.古今连词“何况”在功能上差异不大。《现代汉语八百词》总结现代汉语中连词“何况”有两项功能,其第一种,汉代已常见,而第二种至迟在魏晋时期也出现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