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词汇丛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529900
  • 作      者:
    曹小云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曹小云,男,1964年生。安徽天长人。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十五”拔尖人才。主要从事中古、近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主持省级项目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出版《(跻春台)词语研究》,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集子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古近代汉语语法词汇方面的部分文章。角度新颖、分析细密,胜义纷纶。分为四组: 第一组是有关中古近代汉语语法方面的,收录了长长短短18篇文章。第二组除一篇探讨中古汉语词语外,其余7篇都是探讨明清白话小说词语的。第三组是两篇讨论近代汉语文献点校方面问题的文章。第四组是学术综述。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以上我们以两汉时期为重点,对两汉魏晋时期连词“何况”的出现情况及用例作了大致的考察。由此,我们初步形成以下几点看法:
  1.连词“何况”至迟在西汉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西汉时期用例极少,当属连词“何况”的萌芽阶段。降及东汉魏晋,用例激增,结构形式日渐多样,功能也日益完备,此时的连词“何况”,已相当成熟了。
  2.从先秦时期用“况”、“而况”、“又况”,到西汉出现新的形式“何况”,再到白话文中“何况”最终取代“况”、“而况”、“又况”,定于一尊,可能和语用表达效果的需要有关。传统的表达形式“况”、“而况”、“又况”等,固然在表进层上十分有力,但在表反诘时,其效果却逊于“何况”。在这种背景之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进程,当需要在一个句子中既表进层,又表反诘,而且还是以反诘为主时,自然而然地“何况”就出现并逐渐作为最佳的选择对象了。
  3.古今连词“何况”在功能上差异不大。《现代汉语八百词》总结现代汉语中连词“何况”有两项功能,其第一种,汉代已常见,而第二种至迟在魏晋时期也出现了。
展开
目录

《论衡》被动句式研究
《朝野佥载》“被”字句研究
《(祖堂集)“被”字句研究》商补
《董西厢》中被动式初探
论《清平山堂话本》的被动式
《论衡》疑问句式研究
连词“何况”早期使用情况考察
《王梵志诗》词法特点初探
略论中古前期的几个介词
《人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概数词“来
《西游记》中的人称代词前缀“是
敦煌变文疑问代词共时描写
《五代史平话》中已有肯定式“好不”用例出现
“因为VP1,所以VP2”的出现时代及早期使用情况
《四元玉鉴》中的授予动词“给
近代汉语中的“VO过”式
《型世言》中的“VO过”式
明清时期的“连”字结构
《六度集经》语词札记
《型世言》语词札记(一)
《型世言》语词札记(二)
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札记
《跻春台》词语札记
《荔镜记》中所见明代闽南方言词例释
《清风闸》中扬州方言词例释
《扬州风月记》词语札记
《朝野佥载》、《临济语录》标点辨正
《型世言》标点商议
语法化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1995~2001年古代汉语研究综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