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训诂
“训诂”亦作“诂训”,两字颠倒,始于秦汉之际鲁人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其中“诂”字也可以写作“故”,所以《毛诗诂训传》,又写作《毛诗故训传》,而《汉书?艺文志》称“鲁申公为诗训故”,是“训诂”亦可写作“训故”。
关于“训诂”的意义,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的解释是:“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根据他这一个解释,可见“诂”,就是通古今异言,这与《说文。言部》对“诂”字的定义“训故言也”是一致的。所谓古今异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时代的不同而产生的异言。如同是年岁的“年”,“夏日岁(取岁星行周天一次),商日祀(取四时祭祀一终),周日年(取禾一熟),唐、虞曰载(载,始也,取物终更始)(《尔雅?释天》)。一是因地区的不同而产生的异言。如同是往来的“往”,“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扬雄《方言》卷一)至于“训”,则是“道物之貌”。所谓道物之貌,陆宗达先生认为:“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陆先生并进而认为:“这就不只是以词来解释词,而且要用较多的文字来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述,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它所解释的语言单位也不只是讯.还包括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