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古音学与吴?′《诗补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2941
  • 作      者:
    张民权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宋代古音学与吴棫研究》一书分上、下二编,洋洋50几万字。上编“宋代古音学研究”,下编“吴棫《诗补音》汇考校注”。<br>    在上编中,作者从吴棫古音学的历史基础、南渡之后古音学发展的历史原因、南渡之后宋代古音学研究的基本概况三方面来阐明宋代古音学的建立与发展。继而论述了郑庠、项安世关於《诗经》古韵分合的研究,探讨了程迥《古韵通式》及其古音学思想,介绍了趟共甫、冯椅等人对《易》韵的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了宋代以文献考据为主的宋代古音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同时,作者还分析并探讨了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的著述及其叶音说,方崧卿《韩集举正》及其古韵考释,王应麟《急就篇》古韵协读考释,客观分析和总结了以叶音注释为本体的宋代古音学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作者还花了很大气力全面搜集了宋儒文集杂著中关於占音问题的散论,如龚颐正《芥隐笔记》对古韵的疏证,袁文、王柳、叶大庆等人的古音论,魏了翁、李从周的古音说等,都是前人尚未发掘与研究的宋代古音学极具珍贵的材料。最后,作者还分析了宋儒通转叶音说的是非问题,宋儒对古本音的认识和宋儒对叶音说的认识,辨证客观地评述了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功绩。<br>    书中还着意於吴棫《诗补音》的探讨与研究。《诗补音》原本今虽不传,但作者则从宋儒《诗经》学著作及有关文集中搜集了许多《诗补音》的音释材料,从而窥探了《诗补音》的著述,体例,《诗补音》《诗集传》的性质关系,《诗补音》与《韵补》的性质关系,《诗补音》的古音研究以及吴棫音系问题,还阐明了《诗补音》的影响、流传及其不足。作者还深入考证了吴棫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尤其论述了吴棫《尚书裨传》《论语续解》《韵补》等著述问题。
展开
目录
序<br>上编  宋代古音学研究<br>第一章  宋代古音学的建立与发展<br>第一节  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基础<br>第二节  南渡之後古音学发展的历史原因<br>第三节  南渡之後古音学发展的基本概况<br>第二章  以文献考据为主的古音研究<br>第一节  郑庠、项安世关於《诗经》古韵分合的研究<br>第二节  程迥《古韵通式》及其古音说<br>第三节  赵共甫、冯椅等人对《易》韵的研究<br>第三章  以叶音注释为本体的古音研究<br>第一节  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的著述及其叶韵说<br>第二节  方崧卿《韩集举正》及其古韵考释<br>第三节  王应麟《急就篇》古韵协读考释<br>第四章  宋儒著述中有关古音问题的讨论<br>第一节  龚颐正《芥隐笔记》对古韵的疏证<br>第二节  袁文、王楸、叶大庆等人古音论<br>第三节  魏了翁、李从周古音说<br>第四节  附论宋儒有关古诗用韵与声调关系的看法<br>第五章  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地位<br>第一节  宋儒通转叶音说的是非问题<br>第二节  宋儒对古本音和叶音说的认识<br>第三节  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地位<br>第六章  吴械  第一节  《诗补音》的著述和体例<br>第二节  《诗补音》的著作性质与古今音系问题<br>第三节  《诗补音》的影响、流传及其不足<br>第七章  吴械生平事迹考证<br>第一节  吴械籍贯问题<br>第二节  吴械主要生平经历<br>第三节  附吴械学侣考<br>下编  吴械《诗补音》汇考校注<br>凡例<br>诗补音序<br>诗经篇目<br>毛诗叶韵补音<br>附录一  《诗经》韵字叶音篇目索引表<br>附录二  参考文献<br>後记<br>专家评审意见<br>专家评审意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