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思念、正本清源说异体、战国文字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构形方式、评《说文段注》的“辨通别、说简化符号、《集韵》的内部结构、窥基《法华音训》原型考、颚近音的日化、日本的中日词典之现状与课题、《经籍籑诂》与汉语辞书编纂、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管窥、汉晋赋管窥等等。
姜亮夫先生名寅清,以字行,1902年4月12日出生于云南昭通。父亲姜思让,曾就读清末大学堂,武昌起义后返家领导地方“光复”事业,云南护国之役时又领导昭通募捐济军反袁。先生自幼即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1914年入昭通高等小学,1916年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以本省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得林思进、龚道耕、廖平诸先生指授,读完了《诗经》、《尚书》、《荀子》、《史记》、《汉书》、《说文》、《广韵》等典籍,为日后的中国文化研究植下了根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诸先生问学,在王国维指导下完成了论文《诗骚联绵字考》。毕业后在南通、无锡中学任教。1928年至上海,先后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拜识了章太炎先生,章氏指导他从杜佑《通典》入手读史,并告诚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学人,不作空疏之学、哗众取宠之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接触了多种西方人文科学名着。遇友人王重民,相约摹绿为伯希和所劫去的敦煌经卷,并亲见了多种出自敦煌的艺术品,开始了敦煌学研究。其后又游伦敦、罗马、柏林,西方学者整理文物、研究学术的科学方法与宽阔途径,给了他极大的启发。1937年回国后,历任东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并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文教处处长。1950年至1951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到云南省博物馆工作。1953年调任浙江师范学院(后改名为杭州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83年组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