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2059055
  • 作      者:
    杨永林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永林,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11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康州中央大学英语系应用语言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完成语言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多篇刊登在国外学术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其中,国外发表的15篇论文中,有8篇分载于7种国际知名语言学及心理学学术期刊上,如Language in Society(美国),Word(美国),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美国),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美国),Sociolinguistics(荷兰/美国),International Review of、Applied Linguistics(瑞士/美国),以及J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德国/美国),其余7篇分别刊登在英国、波兰和美国的其他语言学刊物上。载于国外语言学刊物上的文章分别为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HCI(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edx)、SA(Sociological Abstractions),以及LLBA(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4种国际著名数据库19次收录。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1995年获甘肃省跨世纪优秀专业人才奖;1999年入选广东省“百名人才引进计划”;200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以及语言技术。
展开
内容介绍
    《清华语言论丛: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同《中国学生英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一书互为姊妹篇。全书采用实验方法,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的汉语色彩编码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清华语言论丛: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所探讨的色彩语码认知研究属于当前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汉语色彩语码的社会文化认知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读者对象:从事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相关学科及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语言学工作者;从事色彩及色觉研究的专业人士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性别定式在都市化生活中逐渐趋于淡化。由于劳动分工所形成的性别角色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化进程的影响,逐渐走向中性化方向发展。这一观点,还可以从都市组大学生的色彩编码能力,同兴趣爱好指数以及人口因素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相关这一实际情况中得以证明。即使在考虑到这些影响因子存在,都市组的表现仍然说明,性别对于我国大学生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的影响,依然显而易见,蔚为可观。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依据现有的数据材料,目前虽然无法更为系统地描述年级和年龄因素的影响,但是有理由认为,相对于性别因素而言,来自这方面的影响力有限。我们关于西北跟踪组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效应、自我意识,乃至学习挫折等因素,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对大学生色彩语码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动态影响。仅此一点,即为明证,说明色彩编码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必要建立一种更为广泛完善的参比体系,才能对此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就都市对比组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汉语色彩编码能力的大小同兴趣爱好因素之间,不存在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相关。
    最后,我们关于人口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都市背景的对比组大学生,其母语色彩能力与人口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相关性。
    以上讨论表明,大都市在物质条件、文化氛围、思想意识、社会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提供的多样性选择以及大学生在都市化生活中自我调适能力的发展,都有可能减少传统文化性别定式对于我国大学生言语行为的影响,对其色彩语码认知模式产生一种直接的作用。我们来自西北地区的色彩语码实验,从另一方面证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类型差异所引发的亚文化因素,有可能对于中国学生色彩语码认知模式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深刻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图表目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色彩语码研究总体概述
第二章 社会语言学色彩语码研究
第三章 语言行为与性别模式研究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类
第五章 组内差异分析
第六章 组间差异比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书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