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文化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8035131
  • 作      者:
    何丹,方柯编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汉语文化学》从语言文化类型学的原理出发,在人类文化总系统壮阔的背景下,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并把汉语汉字汉文化凝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力求做到既能反映20世纪后期以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又能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效果。
    中华古文明的诞生,至今已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沿着向心凝聚式的轨道发展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演进的同时,中华民族也铸就了自身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成了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心理。正是这种精神,支持着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团结奋斗,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与西方“破裂型”文化截然不同的“连续型”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
    《汉语文化学》选材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史前半段为主,基本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扼要介绍汉语汉字汉文化的“连续型”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化总格局中的类型地位。其次,根据中国古代文化的“太极一两仪一四象一八卦”的思想体系,依次介绍“龙”“风”“虎”“龟”四个分支文化系列,并在“四象”的介绍中突出论述汉语文字的发生发展的主线。然后,通过对自然科学的突破与语言一文字学的飞跃同步的事实的介绍,纲要性地论证语言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和人工智能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对中国诗歌节律同汉语自然音步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连续型”的汉语文化对现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深层渗透和密切关系。
    本书两位作者的具体分工如下:绪论和前三个单元由何丹撰写,第四单元由方柯撰写。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人传说“龙为天地之长子”,“鳞虫之长者”。蛟鳄四肢较短,体节具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四部分。体色背部常见为橄揽色或棕褐色,腹部为黄白色。这种体色有利于它在沼泽、水滨、沙石地域隐蔽。它的尾部比较长,能活动自如。
    蛟鳄与其他鳄类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第四枚下颌齿对着上颌的缺刻处,口闭合时,此齿显露在外。它的吻部比较长,吻长可超过吻基宽部的1.2/3-2.1/6。这样长的吻必然口裂大,加以蛟鳄的牙齿尖锐强固,全身被覆坚甲,故使它一向被列入极为凶猛、残暴的动物之列。它的咽与口腔间有鳄帆对着舌后端的横裂褶,当呼出的空气触动鳄帆时,会发出轰隆的吼声,有如远方传来的闷雷之声。
    蛟鳄为食肉类动物。据前人记述,它不仅能吃虎、豹、鹿等野生动物和牛、马、羊、猪等家畜,也能吞食人类。与这种食性相适应,蛟鳄的胃的消化能力也极强。但在绝食情况下,它的耐饥能力也很强,半年以上不吃东西,据说也不会饿死。
    蛟鳄为热带动物,也能适于海洋生活。它虽用肺呼吸,但它的肺活量很大,肺脏能容纳大量的气体,便于在海面上长期漂浮。同时,通过吻端上的鼻孔,能吸收氧气。它的四肢代替了游水的鳍,又有细长的尾部左右摇摆,可以在海水中迅速游动。它的皮肤很厚,可以阻止海水盐分的渗透。它的眼睛附近及肾脏有排除盐分的功能,足以适应海水。蛟鳄为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鳄类的寿命极长,据说可达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
    有趣的是,据记载,鳄类动物具有一种奇异的功能,即可以敏锐地感受气压变化从而预知晴雨。每当下雨前,鳄类常作怒吼,“其声如雷,闻之可占雨。”这是鳄类动物成为古人心目中的雷神、雨神、鼓神(乐神)的原因。在远古人类所面对的各种猛兽中,巨型蛟鳄毫无疑问是最神秘而且最具有威胁性的。所以远古人类既恐惧之,又崇拜之,把鳄看做地神(即社神勾龙)、水神(玄冥)和战神(玄武)。更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玉龙的图纹,是商周文物中较为典型的龙形象。不难看出,其形象与甲骨文“龙”字极为相似。
    ……
展开
目录
第一单元 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文化和语言文化学
第二节 汉语、汉字与汉文化的类型特质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蕴涵的多层华夏历史文化信息

第二单元 中国神话传说与中国考古文化
第二章 铸鼎·象物·中国龙文化
第一节 饕餮纹及其演变之轨迹
第二节 中国史前文化遗址中的龙文化投影
第三节 铸鼎·象物·龙文化的实证性
第四节 考古、气象与龙的生物学原型新证
第五节 龙形象的神化、哲学化与“跨学科”化
第三章 中国凤文化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第一节 “风鸟”与“凤”——从《诗经·关雎》说起
第二节 “凤鸣岐山”的传说与周原祀凤卜辞
第三节 青铜器纹饰中的“凤纹时代”
第四节 殷人先祖与”风鸟王朝
第五节 “帝史凤”与周人的天命观
第六节 政权的更替与文化形态的连续《诗经·关雎》之“化南”功能浅析
第四章 龟灵、八卦与汉字的滥觞
第一节 “龟负图”的传说与考古发现的玉龟、玉版
第二节 太极、两仪、四象、四方与天圆地方的观念
第三节 “龟灵之歌”——汉字起源交响乐中的主旋律
第五章 西南少数民族的虎文化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
第二节 “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在文字类型学上的重大意义

第三单元 自然科学的突破与语言学理论的飞跃
第六章 “语言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普通语言学的诞生
第一节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第二节 语言宏观分类述要
第三节 语言微观分类述要
第七章 回顾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施莱歇尔的“谱系树”理论
第一节 施莱歇尔及其谱系树理论
第二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 语言地理类型学及其他
第八章 20世纪普通文字学研究领域的建树与缺失
第一节 美国语言学的开创与“布龙菲尔德时代”的形成
第二节 格尔伯模式及其晕轮效应
第三节 白瑟拉脱的突破与普通文字学原则的回归
第九章 21世纪的新达尔文进化论与语言——文字类型学新说
第一节 达尔文的局限与生命科学的新突破
第二节 语言学的实验与语言——文字类型学的实证
第三节 试论语言基本类型与文字基本类型的内在关联与
……
第四单元 汉语的自然音步与周唐诗国文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