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言语行为
3.1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主张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语言哲学家Austin(1962)关于语言具有行事功能这一哲学思想。他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WilliamJames系列演讲时将该理论作为一种哲学分析工具首次提出,并在随后的系列演讲(1955-1962)中使之逐步成型。不过,该理论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则要归功于Austin的学生Searle的努力(Searle,1965,1969,1975,1979).
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就是做事”(Austin,1962)。说话人只要说出了有意义、可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叫作言语行为。任何一种语言里的话语的数量从理论上讲是无穷的,但人们运用这无穷多的话语所能达到的交际目的的种类则是有限的。言语行为的本质就是交际者借助话语所传达的交际目的或意图。不论我们是在向他人提出请求抑或是在向他人道歉,只要所说的话语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完成了一定的功能,我们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Austin认为,说话人总是在通过说话来做事,不论他们的说话方式直接还是间接,明晰还是含蓄。言语行为是说话人通过话语表达意义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基本分析单位。言语行为通常是个完整的语句或话语,但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词语或短语来实施。例如,“No”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完成“拒绝”这一言语行为。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言语行为理论重视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言语行为的实施者的主体作用。话语之所以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意义、完成不同的功能,主要是因为有说话人这一主体介入到言语活动中,说话人通过这些话语来传达他的某个特定目的、实现某种特定功能。Searle和现象学家Husserl都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人类口中发出的声音、写在纸上的文字或者其他符号以及画布上的图画、色彩等等,它们都是纯物理性的东西,其本身根本无所谓意向,因此也谈不上有意义,但是这些物理现象却又有着惊人的表现世界、使人做事的能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Searle认为,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有意识的人参与了其中,因为人会使用符号把自己的意向强加给外部世界中的对象(徐友渔等,1996)。此外,值得强调的是,不仅说话人说出的话语是言语行为,而且听话人针对说话人的话语做出回答的行为也是实施言语行为的行为。研究言语行为不仅要关注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也要探讨听话人做出反应时的言语行为。比如:
[1]甲:表哥,我现在下岗了,能不能请你在广州帮我找一份工?
乙1:没问题。
乙2:恐怕不行,我什么人都不认识。
我们可以说说话人甲此时实施了一个“请求”言语行为。听话人对甲的请求作出的回答也是言语行为: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如上例乙,的回答),听话人所实施的就是“同意”言语行为;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如上例乙2的回答),听话人则是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