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1304559X
  • 作      者:
    董保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董保华,男1954年3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总干事。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论证和起草工作。1987年从事劳动法学研究以来出版有关劳动法律方面的论著约300余万字主要有:《劳动的法律保障》、《中国劳动法学》、《劳动法教程》、《“劳工神圣”的卫士——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劳动法原理》、《劳动法论》、《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社会法原论》、《社会保障的法学观》、《劳动合同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关于法学、劳动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并有10多篇论文获得司法部或上海市等有关部门评选的优秀论文奖主持或参与10多项司法部或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并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东方法学丛书: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与国际化》突破了研究劳动关系的传统视角,提出了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全新思路。劳动关系的社会化是一个弹性的、渐进的过程,也是劳动法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关系的国际化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的必然选择。《东方法学丛书: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与国际化》阐述了国际劳工标准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趋势,着重剖析了强迫劳动、反歧视、自由结社等核心国际劳动标准对我国劳动立法的影响,并提出企业与社会职能相分离的同时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新观点。最后,构建了更加国际化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执法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三种状态是我国长期实行国家本位体制留下的痕迹,这种体制形成高标准、窄覆盖、宽执法的现状。劳动合同立法中“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的争论,其实是如何改造我国现行体制的争论。当我们选择“锦上添花”时,实际上拉大了被劳动法覆盖对象与未被劳动法覆盖对象的差异,使制度性歧视更加放大。拔高标准也会进一步增加执法难度,其结果往往是更进一步放宽执法。本书第二编从“雪中送炭”的视角,介绍反歧视、反强迫劳动的国际标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五)劳动执法体系中的管理与监管
  在一元法律结构的国家本位思维中,劳动力实行计划配置,用工形式采取国家用工,劳动管理实际上是公共管理,调整节方式也是一种行政调节。用人单位作为横向闭合的“细胞”,依附在以主管部门为顶点的“伞状”结构中,通过其等级定位展现其性质和特色。当国家权力被理解为可以通过“单位”这一中介环节、随时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社会每一个领域时,没有企业管理,只有行政管理。国家通过进入劳动关系,成为利益主体和决策主体。这时不需要法律,更不需要法律监管,所需要的只是行政管理和行政命令。
  在三元法律结构的社会本位思维中,将我国现行的劳动关系与传统的劳动关系相对比,可以看到:我国劳动力已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用工形式已从国家用工转向企业用工;劳动管理已从公共管理转向经营管理;调整方式已从行政调节转向合同调节。劳动关系已经具有了独立内容,区别于劳动行政关系。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揭示出“不可能性定理”,可以说是以“经济人”设定为价值观前提,论证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他说明,在自主而平等的市场体制下,个人利益的被满足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利益也被满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不能由自主平等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自身满足的,因此,应当由一个超越于市场主体的“裁决者”来识别和确定社会利益。①这种“裁决者”身份使国家成为保护弱者的法律制定者与监管者。
  ……
展开
目录
导论 劳动合同立法引发的争议及思考
一、社会法的目的是要让社会大众分享改革的成果,而不是改变改革的趋势
二、劳动合同立法中“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争论,实质上是选择“社会本位”还是选择“国家本位”的争议
三、只有国际化的视角才能理解社会化,否则社会化可能成为一个体制回归的代名词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
一、“社会本位”的内涵和外延
二、“社会化”使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成为异质
三、社会化是一个弹性与渐进的过程
第二章劳动关系调整的国际化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趋强化趋势
二、宏观层面——国际劳工组织的强势推动
三、中观层面——发达国家要求强制挂钩
四、微观层面——民间组织的强力渗透
五、国际劳工标准趋强化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编 劳动关系调整国际化的新趋势
第三章 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
一、国际公约中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的定义与范围
二、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制度在我国的影响
三、我国就业与职业歧视中的消极权利观与消极立法
四、从消极权利观到积极权利观
五、变消极立法为积极立法
第四章 禁止强迫劳动
一、国际公约中的强迫劳动标准
二、我国与国际社会在强迫劳动标准上的差异
三、强迫劳动标准差异的原因分析
四、国际标准对我国的意义和影响
五、建立反强迫劳动制度
第五章 自由结社权与劳动结社权
一、国际劳工公约中自由结社权与劳动结社权
二、自由结社权、劳动结社权对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三、我国工会体制的改革
第六章 工会代表权
一、工会代表权的一般理论
二、工会代表权的理论争鸣
三、集体谈判权和罢工权

第三编 劳动关系调整社会化的新趋势
第七章 企业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一、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的比较
第八章 企业与社会职能的分离
一、中国企业办社会的成因与弊端
二、企业办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之比较
三、中国企业与社会责任

第四编 国际化、社会化对我国劳动执法体系的挑战
第九章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一、现行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制度的特征
二、对现行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制度的评价
三、外国劳动执法制度比较
四、重构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制度
第十章 劳动仲裁与劳动审判
一、裁审关系研究的各方观点
二、对现行体制和各方观点的理论批判
三、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和评价
第十一章 社会协调机制
一、社会利益与社会协调机制
二、三方协商机制
三、社会利益诉讼
四、社会利益诉讼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