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方式上,各级各类今后将会根据学校自身的体育设施、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课余时间的长短等不同的特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
小学生身体发育旺盛,较少有自主性,缺乏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在学校主要依靠教师,在家里主要依靠家长,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与此同时,小学生却又天性好玩,对体育活动有着本能的爱好,但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较差等状况,决定了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大学、中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计划,统一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统一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在管理中教师应起主要作用。
(二)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律能力相对较差,但又渴望独立自主,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学习时间相对集中、课余时间较少。为此,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应采取半自主调控形式为宜,既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又通过富有竞争性、娱乐性、集体性、时代性的运动竞赛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与积极性。利用集体的成就和竞争促进个体的自觉锻炼,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完善,并具有了较强的主体性与体育能力,运动兴趣中心基本形成,体育特长也已突现。因此,体育俱乐部与单项体育协会是他们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管理方式。课外体育俱乐部与单项体育协会,一般都是由学生会按照一定的章程进行组织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并交纳一定的会费,民主选举领导成员,实行自我管理。业务上得到体育教研部的帮助和指导。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将逐渐丰富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仅仅是在校园里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把课外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从属于体育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爱好广泛,主体意识加强,不少学生希望把一些娱乐体育、生活体育、保健体育、竞技体育等内容引入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