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有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248412
  • 作      者:
    熊丙奇[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读一读眼前这本书,它能让我们不再冷漠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福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凌志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海兵  联合推荐
  第一本全面揭露中国大学尴尬现状的图书
  第一本唤起莘莘学子反省大学生态环境的图书
  第一本满足社会民众大学知情权的图书
  第一本真实讲述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熊丙奇,男,32年的人生经历十分简单,7岁以前在农村,以后一直在校园。大学工作10年间,从硕士“混”到博士。3年前破格晋升“副高”。在“数字崇拜”风气熏陶下,“炮制”了14种教育类图书,可谓“著作等身”。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这不仅反映在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大大增加。教育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对于教育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如“眼球经济”如果不注意其内核的建设,很容易转眼就成为泡沫经济,“眼球教育”也同样孕育着危机。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的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 MPA、工程硕士、EMBA,接踵面市。具体到大学办学者身上,追求“眼球效益”的事例也不鲜见,为了近期的显示度,对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畸形追求在某些地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本不应该出现“炒作”字眼的平静校园里,“作秀”也成了家常便饭。教育需要理性的回归。在精英教育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更多是外部的,是站在城外看城内的风景,只要能把子女送进大学门槛,就把风景放进了家中。如果基于这种“时代背景”,那么,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品种的增加,就是最大的教育进步,就是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而且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促使教育更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增加教育资源那么简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度过了其规模快速扩张期,而且这种扩张,已使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渐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时代。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扩张,也同时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在大众教育时代,大学已不再是炫目的风景线,人们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选择接受适合自己的高质量教育的权利。面对选择,高等教育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正确定位,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每所居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从北大、清华这类名牌,到大批民办大学、高职高专,均面临这一问题。作者充分而立体地展示了来自教育前线的第一手信息与资料,有肯定,也有批评,有争议,还有矛盾……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这十分可贵,因为它有助于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展开系统、科学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名家观察
  一个成熟的教育体制,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不该引发如此众多的议论,当然,也正是这如此众多的议论和民声,促使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有人曾对我说,改变现存的教育制度,我们有心无力。我回答,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制度,那么就让我们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交锋》《变化》作者  凌志军
  我惊讶于作者对今日中国大学所存在问题了解之细,洞察之深,以如此无畏之气概,用如此流畅之文笔,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大学所存在之种种病症。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海兵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一百分上天堂,九十九分下地狱
第二章  师者,不传道不授业不解惑?
第三章  在学术的江湖里沉沦
第四章  一场象征性改革的前途
第五章  坏孩子的天空
第六章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第七章  十七年,能不能变成世界一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