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0663103
  • 作      者:
    孙亚玲,范蔚编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时代的挑战和教育中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品格。这种考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的对于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的诉求,又有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现行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考验的方案,从教育规模的扩充,到教育体制的变革,乃至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理当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这场着眼于质变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其他所有相关方面的改革,均当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标准加以衡量。
    《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源于高文教授对教育高瞻远瞩的思考——她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俯视中国的教育问题,把中国的教育问题纳入世界教育发展的视野中。《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便是她在视野中的一个亮点,它和丛书中其他分册一样,都是高文教授对教育问题的大手笔的思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课堂教学变革与素质教育
第一节  研究和变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二、课堂教学变革是“新课改”实施的核心环节
三、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实现
第二节  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变革的艰巨性
一、认识滞后,传统教育观念难以更新
二、旧的教学方式难以改变
三、保守的行政干预给课堂教学变革带来阻力
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薄弱,课堂教学变革缺乏
理论支持
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难以突破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
一、为什么要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纳入中小学
的课程计划
二、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
三、研究性学习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

第二章  教学理念的变革
第一节  教学理念的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理念
二、教学理念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当代教学理念多元透视
一、新的知识观--优质高效的教学效能观
二、新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学伦理观
三、新的人才观--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目标观
第三节  教学理念变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关注世界的变化
三、关注教师的成长

第三章  教师角色的变革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嬗变
一、教师角色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教师角色的嬗变
第二节  多元化的教师角色
一、多元化教师角色分析
二、多元化教师角色的现实转换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角色变革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角色变革的关系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章  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的变革
第一节  学与教的关系
一、教学观的流变
二、学与教的关系
三、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方式变革的特点与走向
三、学习方式的指导
第三节  教学行为的变革
一、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价值分析
二、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特点与走向
三、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一节  关于教学模式的一般理论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四、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五、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一、古代主要的教学模式思想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三、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我国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和弊端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第六章  教学手段的变革
第一节  教学手段的历史发展
一、教学手段的内涵与意义
二、传统教学手段的发展
三、传统教学手段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手段的现代变革
一、促变教学手段的因素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
三、现代教学手段的意义
第三节  教学手段变革引起课堂教学变革
一、改变了师生的工作方式
二、引起了教学主体的重大变化
三、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引起了教学模式从预置到生成的置定转变
五、引起教学进程从线形到随机的重大转变
六、教学手段变革中的路向

第七章  教学评价的变革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定位与评价标准的确立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定位
二、怎样评价一节课--一节好课的标准
第三节  教师教学行为的日常评价
一、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
二、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三、对教师进行全面性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