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0839589
  • 作      者:
    徐仲林, 徐辉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主编长期从事新课改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研究会,经常与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合作著书或独自发表论文,并不断深入到国家课程实验区调研,参与不少省区的新课程培训工作,从理论的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解决在新课程实施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新课程培训,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引导中小学教师从实施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本书正是新课程培训的应时之作,是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一项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明确提出中小学的课程具有全面育人的整体功能,学科和活动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社会常识等学科。
  第三,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所加强。新课程计划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国家安排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90%的比重,以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为主,它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安排课程是为了适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和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其管理权限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地方安排课程在整个计划中比重较小,但却是我国课程管理制度上的一个突破性改革。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还表现在某些教学科目的两级教学水准的规定上,如外语和数学。其他的一些学科,也要在本学科总课时中留出适当课时给各地安排乡土教材。
  第l四,课程结构趋于合理。这主要表现为:活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式纳入课程计划,打破了长期沿用的单一学科结构;在以分科课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设置了综合课,小学新设“社会”课,适量渗透了职业技术教育;调整了各类学科的课时比例,适当调减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学科的课时,适当增加了社会学科(包括小学思想品德、社会,初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自然学科(包括小学自然、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课时,还增加了体育、美术、音乐、劳动和劳动技术的课时。上述调整使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科之间的课时比例逐步趋于科学、合理。
  199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较充分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课程,注意教学要求和课业负担适当;还从我国实际出发,注意城乡和各类地区的不同特点。这份课程计划的实施,确立了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对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套义务教育课程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门类过多,课时总量过满,各学科比例不够合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还不够。等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一节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知识经济、WTO与中国教育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二章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第一节 新课程观
第二节 新教材观
第三节 新学生观
第四节 新教学观

第三章 新课程目标、结构与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目标
第二节 课程结构
第三节 课程标准

第四章 新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 三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改革
第四节 发展性的多元课程评价

第五章 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
第一节 关于学习方式
第二节 自主学习
第三节 合作学习
第四节 探究学习

第六章 新课程与教师发展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角色的地位
第二节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参考文献
案例及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