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422601
  • 作      者:
    严先元编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它体现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决定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性质,你想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吗?哪就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里寻求答案吧!
展开
精彩书摘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科“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这一点,正如克林伯格所说,  “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其实,从《论语》对孔夫子教学方式的记载,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已经就有了这种教学思想的萌芽和教学实践的雏形。当然,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置疑、讨论、尝试、发现、体验等等),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应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目学生的情怀。
    示例9
    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深究
    一次,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作公开课,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课程讲解一段时间以后,她让学生看看书,提提问题。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学生很后悔,责怪自己怎么问了一个这么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是“亿”呢?没等老师让他坐下,就灰溜溜地坐下去,深深地埋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给老师的公开课添这样的麻烦:
    于老师笑着说: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亿’字,反而用两个字‘万万’呢?谁能解释?”教室里静了下来,学生们都在思考。
    于老师的学生毕竟是养之有素的,随即便有人举手。于老师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说:  “我也不太懂,不过我想说说看:我觉得用‘万万’读着顺口,还有,好像‘万万’比‘亿’多。”于老师说:  “讲得非常好,别的同学还想说什么吗?”当于老师确认没有不同看法后总结说:  “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发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
    ……
    
    书摘1
    2 在互动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学的范畴,交往总是以双方互为主客体为前提的,交往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又是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这就是交往的三个属性:主体性、互动性和互惠性。正是从互为主体的交往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真正拥有知识,并且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所证明。在心理学大师皮亚杰那里,认知的发展被认为是主客体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而导致的平衡化,这就是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在苏联的列昂捷夫和维果茨基那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由交往和活动引起的,这就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主张;在当代的建构主义看来,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意义建构,是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在合作与对话中去实现的。所以我们有根据说,学生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而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我国古代教育遗产中,  “教学相长”、  “教然后知
    不足”等主张,确是“民主性精华”。且不说在今天“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也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在思考问题。所以,有时“灵魂工程师”也没有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难怪许多先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许多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老师,都发出了共同的感慨:  “我们简直惊讶学生具有的智慧和主动精神,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推力。”  “我们重新找到一颗童心、一种青春的激情,享受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欢乐。”
    示例11
    “老师,让我来讲”
    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数学课,她出示一道题让学生讨论“怎么算”。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做红花:他们送了小班的小朋友5朵以后还剩7朵。大班的小朋友做了多少朵红花?”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这道题用减法算。”
    “为什么?”
    “因为老师您说过,碰到‘还剩’就用减法:”
    这时,教师感觉到由于自己讲解时的疏漏而造成学生理解的错误。她急切地希望讲明白这道题不能用减法的道理。但是,她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楚,什么“部分数”、  “整体数”之类的概念,越发引来学生迷茫的眼光:
    一个童稚的声音打破教室中的沉闷:  “老师,  我来讲——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后来决定不送红花给小班了,他们把送给小班的5朵小红花拿回来,这时,拿回来的5朵,添上原来还剩的7朵,就是大班小朋友所做的红花:所以要用加法算。”
    老师长长地舒一口气,用赞许的目光深情地看着这位学生。
    示例12
    ”老师是一只青蛙”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內容展开想像,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他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
    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  问大家:  “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  “我看你是一只青蛙,  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
    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  它来到一条小河边,  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  “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
    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收起笑,我在张雨的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  “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作者:孙娟  资料来源《教师博览》2001年11期)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课程实施指的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四、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课程观念是课程实施的内在依据
一、“课程”的涵义是什么
二、课程涵义的变化昭示了什么新趋势
三、课程观的演进有什么新的走向
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确立怎样的课程理念

第三章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改革提出什么要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目标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新课程实施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4.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三、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1.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教师要积极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
4.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章  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
一、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重建学校“课程文化”
2.改变课程实施取向
3.进行学校课程开发
二、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
2.在互动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