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协调以及推己及人、由人及我的移情式理解能力发展的真正前提,从而在交往中避免有损双方的利益,趋向有益于双方利益的心理要求。真正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由此而生。没有合作,没有交往,人既不能产生真正的责任意识,也无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德育应从儿童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着手,让儿童学会合理地处理好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家人、同伴、邻里、老师等和睦相处。会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并随着道德认识的发展和年龄特征的变化不断向儿童渗透高层次的道德知识、情感和信念,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等。让儿童参与到现实的德育活动中去,亲自实践和体验,逐步形成新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同时还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强儿童的自我修养,增强儿童的道德主体意识,使德育成为个体自觉的意识。在当前社会转型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更应从培养基本的人际关系出发,发挥个体的主体性,超越现实不良的人际关系。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德育的实效。
3.形成主体性品质是归宿。道德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传统道德教育因其对教育对象标准化的追求而难以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和有个性的个体;因其限制学生选择的自由和可能性而难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这与现代教育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现代教育把道德看成人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手段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枷锁,把学生看做主动选择和吸收教育影响的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主体,而不是作为被改造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