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政策分析.2005-2006,聚焦高等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40654
  • 作      者: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每年一册的《教育政策分析》旨在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教育工作中主要的政策经验带给更广大的读者。本册的主题是高等教育。全书共分五章内容:第一章所包括的内容为为部长会议所准备的背景和讨论主题方面的文章、经合组织秘书长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会议的一些总结;第二章则考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即学生到海外学习或者在本国学习海外所提供的课程;第三章着重探讨了提高教师工作动机的途径;第四章谈到了该反馈中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即通过不断知会学生学习进展以鼓励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取向;第五章对其中的一方面加以了考察,男生和女生的兴趣是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结果的。
展开
内容介绍
    提高教育的质量、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一个核心政策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承担忽视教育的后果。各国在为实现终身学习而不懈努力时,都采取了重大的改革措施。《教育政策分析2005—2006》一书开辟了一个透视如此丰富的国际经验的窗口,各章聚焦于以下论题: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公平和效率;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政策导向;重视教师:如何达成其愿望、增强其动机;教与学的新工具:有助于所有学生成功的形成性评价;性别差异与数学:学业表现、态度和动机。<br>    《教育政策分析》以国际视野对主要的教育政策挑战和动议加以剖析,可供教育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和效率<br>    来自2006年6月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的重要报告<br>    讨论摘要<br>    本次会议主席马莉埃塔·亚纳库(Marietta Giannakou)<br>    希腊国家教育和宗教事务部部长<br>    高等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融合方面作用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当今世界上已有17000多所高校。在本次会议上,我们讨论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崭新任务:超越增长,使高等教育不仅更大而且更好。<br>    我们讨论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每个国家情况不同,观点也很多样。但是我们也达成了很好的共识,即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高等教育的成果,并且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br>    ·经费: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需要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经费;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主要问题则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经费。改革需要开发新的经费来源。一些国家坚持不收学费,其他国家则认同经合组织秘书处的观点,即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向高校毕业生收取学费,是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一项有效途径。<br>    ·更公平的教育:我们需要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以使全部社会群体受益。这既是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也是对初等和中等教育体系的挑战,因此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br>    ·更清晰地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需要找出更好的手段来了解学习的成果。在本次会议上,经合组织秘书长支持借鉴PISA调查以开发新的方法评价高等教育的学习成果。<br>    ·提高适应性和多样性:在很多国家,改革需要提供更多激励,以使高校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成果负有更多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宽松的法规框架来监督高校的产出绩效,我们鼓励高校通过多样化的办学目标来满足学生和类型广泛的其他群体的需求。<br>    ·研究和创新:我们认可研究和创新对知识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认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双重挑战——既要追求世界一流的研究,又要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br>    ·移民和国际化:我们讨论了到外国学习和工作的学生、教师和研究者规模在不断增长的全球趋势。很多经合组织成员国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一些国家则受到了很大影响。例如,博洛尼亚进程就是对此趋势的一种回应。各国需要通过移民政策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共同改革来回应这种趋势。<br>    我们一致认为,高等教育不能回避重大变革。一些变革可能会非常困难。我们此次会议以及会议所达成的一致结论表明,我们有决心主导必要的变革,而不是为其所牵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和效率<br>摘要<br>来自2006年6月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的重要报告<br>讨论摘要<br>开幕式发言<br>讨论主题<br>高等教育指标<br>术语<br>宏观背景<br>教育机会、参与和进展<br>高等教育支出<br>高等教育回报率<br>参考文献<br>第二章  高等教育国际化:走向明朗的政策<br>摘要<br>1.导言<br>2.为什么需要国际化政策?<br>3.有效的国际化政策依赖于几种政策工具的协调使用<br>4.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取向<br>5.跨境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些问题<br>6.结论<br>注释<br>参考文献<br>第三章  教师队伍:满足愿望和增强动机<br>摘要<br>1.导言<br>2.教师的愿望和教学满意度<br>3.满足教师愿望、增强教师动机<br>4.结论<br>注释<br>参考文献<br>第四章  通过形成性评估改进学习<br>摘要<br>1.导言<br>2.为什么采用形成性评估?<br>3.提高系统绩效的形成性评估和评价<br>4.形成性评估的实践<br>5.克服课堂上的障碍<br>6.学校领导发起、保持和深化变革的措施<br>7.国家和区域性的政策框架<br>8.开展进一步的研究<br>9.结论<br>注释<br>参考文献<br>第五章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性别差异<br>摘要<br>1.导言<br>2.过去几代人中女性教育的进步<br>3.当前高等学历的产出情况<br>4.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性别差异<br><br>5.数学学习动机与投入的性别差异<br>6.政策启示<br>注释<br>参考文献<br>《教育政策分析》的目的及以前各册内容简介<br>框、图目录<br>框<br>框2.1  德国:一个以技术移民为导向的教育政策的例子<br>框2.2  澳大利亚:一个以创收为导向的教育政策的例子<br>框2.3  马来西亚:一个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教育政策的例子<br>框3.1  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类型序列<br>框5.1  比较不同国家间差异程度<br>图<br>图1.1  总人口<br>图1.2  人口增长率<br>图1.3  65岁及以上人口<br>图1.4  宽带网络连接<br>图1.5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br>图1.6  每小时产生的国民生产总值<br>图1.7  大学学历的增长(2003)<br>图1.8  每10万25—34岁就业人口中的理科毕业生人数(2003)<br>图1.9  大学教育完成率(2000)<br>图1.10  2003年高等教育各学科领域的研发支出<br>图1.11  1995年和2003年高等教育中的研究人员<br>图1.12  2003年女性研究人员<br>图1.13  采用购买力平价折合为美元计算的高等教育机构生均支出(2002)<br>图1.14  高等教育生均支出相对于多种因素的变化<br>图1.15  采用购买力平价折合为美元计算的高校学生平均在校时间内累计生均支出(2002)<br>图1.16  高等教育投入(2002)<br>图1.17  高等教育的公共补贴(2002)<br>图1.18  1995年和2003年高等教育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br>图1.19  1995年和2003年由企业提供的高等教育研发经费<br>图1.20  教育在个人收入上的收益<br>图1.21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和男性在收入上的差异<br>图1.22  高层次学历的收益<br>图1.23  每一受教育程度中25-29岁人口失业、不在受教育人口的百分比(2003)<br>图1.24  青年中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状况(2003)<br>图1.25  接受教育程度计算的2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接受非正式的、与就业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比率(2003)<br>图1.26  1998年和2003年高等教育中的留学生比例<br>图1.27  无边界教育:留学生的流向<br>图1.28  2000年高等教育中的外籍人员占高等教育总人口的比例<br>图1.29  美国的外籍学者<br>图2.1  各国向经合组织成员国输出的高技术移民比例(%)<br>图3.1  1999年八年级数学和科学教师认为社会认可教师工作的比例<br>图3.2  1999年八年级数学和科学教师自述遇到机会就会转行的比例<br>图3.3  2000年法国教师从教、任小学教师的主要原因<br>图3.4  2002年澳大利亚不同层次的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最重要动机<br>图3.5  2004年英格兰吸引学生最初接受师范教育的因素<br>图3.6  1999年八年级数学和科学教师自述自己进入大学时将从教作为第一从业选择的比例<br>图3.7  1999年比利时法语区私立天主学校中学教师从教的主要原因和近期工作满意感的主要来源<br>图3.8  2002年夏季英格兰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br>图3.9  2000—2001年美国公立学校教师离职原因的重要性比例<br>图4.1  协调评估和评价<br>图4.2  形成性评估的六个要素<br>图5.1  第三级教育学历在两代间的性别差异<br>图5.2  第三级教育的个人投资收益率<br>图5.3  科学类专业的男性和女性毕业生<br>图5.4  15岁学生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br>图5.5  学校性别差异汇总<br>图5.6a  工具性动机的性别差异和未来的教育选择<br>图5.6b  (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与未来的教育选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