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50905
  • 作      者:
    余文森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余文森,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 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师范校公共教育学教材。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与迅速推广,广大教师和师范生都面临着教育学知识的再补充,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容也面临着重构,本教材就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尝试。全书依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需要形成的教育学基本观念,分为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研究观七个单元,全书的编写力求使读者真正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实用的知识背景。
展开
精彩书摘
  1.发展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教育学中蕴含着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学是指向人的科学,要全面地为了人的生长发展,教育学本身必须保持科学所必备的那种探索的意志。探索是科学与艺术的本质。教育学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教育理论,并对教育理论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样教育学才会具有生命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而为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服务。
  2.解释教育问题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整和控制教育行为,科学解释和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使命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解释教育问题的视角。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学解释教育问题的任务更加明显,因为教师有责任解释新的观念和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
  3.改造教育实践
  教育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更在于改造教育实践。
  这种改造教育实践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启发教育工作的工作自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者的反思能力。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第1单元 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第一章 教育的认识
第一节 教育的理解
第二节 理想的教育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 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教育的个人意义
第三节 教育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 教育的理想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认识
第二节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追求

第2单元 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
第一章 人性观
第一节 人性的认识
第二节 人性的假设
第三节 教育与人性

第二章 学生观
第一节 学生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
第三节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学习观
第一节 学习的理解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第三节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

第3单元 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第一章 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第二章 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实践
第一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角色
第二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行为
第三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生活

第4单元 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
第一章 课程意义
第一节 课程概念的几种界说
第二节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意义

第二章 课程结构
第一节 课程类型
第二节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义务教育课程结构
第四节 高中课程结构

第三章 课程标准
第一节 国家课程标准的性质与框架
第二节 国家课程标准的特点与意义

第四章 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5单元 教学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第一章 教学的原理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的规律
第三节 教学的原则

第二章 教学的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实质与分类
第二节 直接型教学法
第三节 间接型教学法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第一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第三节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第6单元 评价观——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认识
第二节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日常教育评价:以真实性为基础,高扬人文性
第二节 校内学业考试:以测量性为基础,突显教育性
第三节 毕业或升学考试:以综合性(全面性)为基础,突显导向性

第7单元 研究观——以校为本的研究观
第一章 校本研究的认识
第一节 校本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校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自我反思
第二节 同伴互助
第三节 专业引领

第三章 校本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
第一节 校本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校本研究的成果表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