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科学的萌芽阶段。<br> 这个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末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时,便有人可部分地脱离生产从事文化活动。至奴隶社会,教育走出了存在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混沌状态,日渐专门化。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思虑其得失,总结其经验,使得研究教育的学问开始萌发,日趋成形。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为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古代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在其从教60多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由其弟子整理编入《论语》一书,其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真知灼见至今仍光芒闪耀。西方则有被恩格斯称作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各自对中西方后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作于大约战国末年与汉初之间的《学记》(注:《学记》作者不详,据郭沫若考证,认为是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论,全篇虽然仅1229字,却论及教育的作用、阶段、教学以及教师特点等问题。它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所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约早300多年。萌芽阶段还有许多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理论产生影响,我国著名的有孟子、荀子、韩愈和朱熹等。此阶段教育科学的特点,是尚未从哲学及其他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论著中,并且,对教育问题的论述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