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3445309
  • 作      者:
    庄泽宣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全书共十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八章谈的是“教育各方面之问题,乃一种横剖面之研究”;第九章从学校制度切入点,第十-十四章谈各级各类教育作铺垫;第十五、十六章相对独立,分别以教育行政与经费、教育研究为主题。这样的逻辑与内容,庄泽宣后来有个说明,即教育概论的目的“在予学生以教育学与教育术的鸟瞰,使他们认识教育是什么,教育事业的范围如何,他们的责任的重大;同时要他们自审是否合于做这种工作”。
  《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重比较、善比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开创了一种列国并比的方法。二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不仅仅是翻译介绍,而是尽量使其中国化。
  庄泽宣的《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在内容上远比这里所及要丰富,它的意义这里也远不能穷尽,笔者希望用一种解释的方式来看待《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这个文本,笔者的视界与《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教育概论》的视界所产生的融合,只是也只可能是众多“视界融合”之一种,惟愿此次重新刊印,能引起更多的“视界融合”,在理解中生出更多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顾教育之责任,非仅将人类文化中各种遗留物之精要者传之儿童,即为已也;若如是,则视社会为静的,儿童为被动的,此旧教育之观念耳。今日之教育,必视儿童为自动的,审其个人之特性及才能,与以适当之教材,并训练其身心,使彼不独能处于现世进化之社会中措置裕如,且能发挥其特性才能,以改造自身,改造社会,而谋人类之进化。然后所受之狭义有形的教育,时期虽短,范围虽小,而其作用,能成为广义无形的教育之基础。
  试再就上述诸点一一申论之。
  新教育之环境为学校及他种教育机关,此种环境非仅一片广场一座房屋已也,必须一方面合于卫生使身心一切之发展不致有所阻挠,一方面使施教者能利用之以刺激受教者,使不得不自动以求进益,并养成种种习惯使终身受其利。而影响于社会对于环境之讨论,读者可阅第四章及其附录各书。
  新教育之方法,非徒传授社会文化之最经济之方法也,必须舍此而外更养成受教者之自动能力,使能利用此种方法,一方面就在学校所获得之知识、技能继续不断的发展,一方面能藉以发展其特性才能而有所贡献于社会。关于获得知识、技能及发展特性才能之基础原理,读者可阅第三章及附录各书;关于新旧各种方法之讨论,则可阅第五章及其附录各书。
  新教育之教材.非仅因系社会文化之精要而选择之,必还须能引起受教者对于社会文化各部更深研究之兴趣,及引起种种之反动①,使受教者之行为有所改变,转而影响于社会,使社会文化有所进步而发展不已。况受教者之一切行为皆可藉以获得知识技能及一切生活上习惯,新教育之施教者,必须顾到受教者之全部行为而利用之。关于教室内之教材讨论,读者可阅第六章及其附录各书;关于学生课外之各种活动讨论,则可阅第八章及其附录各书。上述种种新教育观念,各方面之出发点,在视受教人为自动的、生长的,且每个时期之自身各有其价值,故吾人不可不先研究受教人之性质。此则可阅第二章及其附录各书。吾人一方面知受教者日在生长,一方面复须知所施之教育于儿童身心一切发生何种影响,是必赖于客观的标准;而各个儿童之比较及全体受教人综合的观察,必赖于精密之统计。此则可阅第七章及其附录各书。
  理想的新教育,不独注意受教者之环境与施教时所用之教材及教法及受教者之性质等等而已;且须审受教人之特性与才能,而定其应受与能受若何程度,所谓因材设教是也。吾人既觉教育与社会有密切之关系,社会之文化赖教育以授之后世,社会之生长复赖教育而为之促进,然则凡社会中之各个分子,皆须受若干之有形的教育以为彼人社会后受无形的教育之基础,固不待言。此种基础教育,吾人通常称为初等教育。教育既为生长,则吾人生于此世之日即当开始受教,除首二三年犹不能脱离襁褓之期仅可受无形的教育外,初等教育以前之教育称为幼稚教育。凡受初等教育既终者经种种之选择,可再受中等教育。此种选择之理想方法,当以受教人之特性才能为标准,惟处于现世之社会每以经济力为标准,而过去之社会中则更有以社会历史上相沿之阶级为标准者。至于处于中等教育以上之高等教育,则其选择学生之标准亦复如是,其才能足以受高等教育者往往无此机会,而入高等教育机关,力不足以毕业或毕业后不胜任社会之领袖人物者,比比皆是。
  ……
展开
目录
六版自序
例言
第一章 绪论
教育二字之普通解释
西洋旧有之教育定义
中国各家之教育定义
现代流行之四定义
杜威之生长说
新教育之精神
广义的教育
狭义或有形的教育(本书所讨论)
教育之责任
新教育之环境方法教材
受教人之性质及比较
因材施教
各级教育
参考用书

第二章 受教育人之性
人生各时期
儿童学研究史
儿童时代之分期
说话与走路
模仿之意义
“我”的观念
初步团体生活
少年时代之分期
青年营养得当之重要
人生之再造
余力之善用
成熟期之特征
壮年及老年时代
个别
差别之三大因
孟德尔律
种族差别
性及年龄差别
遗传之重要
教育之任务
参考用书
第三章 学习与游戏
第四章 环境与卫生
第五章 教法与分级
第六章 课程与教材
第七章 测验与统计
第八章 课外事业
第九章 学校制度
第十章 幼稚教育
第十一章 初等教育
第十二章 中等教育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
第十四章 特殊教育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与经费
第十六章 教育之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