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因特网与社会:论网络对当代西方社会及国际传播的影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0926665
  • 作      者:
    杨伯溆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因特网与社会》的讨论还表明,因特网的扩散和跨国公司的大踏步登上世界舞台,意味着世界上的传播结构从两极变为三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跨国公司。事实上,因特网不仅有效地加强了跨国公司对国际新闻与信息流的垄断,而且成为他们在全球运作的中枢神经。此外,虚拟空间在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几乎是无限领地的同时,也为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由跨国公司主宰的“虚拟人”。《因特网与社会》的结论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宰的虚拟社会。
展开
精彩书评
  绪论
  我们这个世界正在以全球化的形式发生着全方位的剧烈变革。推动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表达这种变革的信息则是因特网。就社会关系而言,因特网的信息是赛伯空间内虚拟社区的构建和现实生活中社区的萎缩。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之间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对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蔑视。这其中最典型的是性别特征和两性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虽然虚拟社区的根本特征是虚拟,但它既不是在真空中出现的也不是“乌托邦”。在虚拟社区构建或者说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社会学中的“失范”现象发生。目前这种“失范”的突出表现便是因特网犯罪或者说虚拟社会犯罪。此外,无论是虚拟社区的形成还是各种社会关系在网上的重建,最终都会反映在文化上。这种文化是所谓源于西方但并不等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全球文化。当然,文化的跨国传播离不开媒介。从历史上看,国际关系结构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往往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切相关。因特网的出现和扩散,不但使得国际传播或跨国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例如新闻报道)有着深
  刻的影响。而所有这一切,都和以跨国公司为核心推动力量的全球化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本书将以专题的方式对以上提到的各种关系进行讨论。
  一、因特网发展的理论基础
  像其他任何媒体一样,因特网的发展与其所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知道,因特网源于美国,并且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扩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特网的出现和快速扩散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密切相关。因此,就解释因特网的发展而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承认资本主义有其内在发展规律或方向的话,那么这种发展规律或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马克思所说的“人格化”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后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全球化,也应该是由这种“人格化”的资本本性所驱动的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这也正是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所预言的。以此为基点,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以“资本”为核心来运转的。因此,资本的运动越激烈,或者说“人格化”资本的本性展示得越彻底,对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等的影响就越大。这一点在以因特网为媒介的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得格外突出。
  面对着苏联的解体,很多人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失败。然而,格瑞德观察到:“当马克思的魂灵在天上俯视大地的时候,他的脸上一定会露出一种会意的微笑。”①这不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局势与马克思所批判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极为相似,还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些主要特性大体上说来正如马克思当年所预言的。的确,计划经济也许不灵了,但马克思主义还活着。
  马克思生活和写作的年代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力量大踏步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开始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
  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社 区
  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87年所著的Gerneinschafi und Gesellschafi一书。该书后来由美国的罗密斯(C.P.hoomis)译成英文,书名定为Community and Society。1932年底,燕京大学邀请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Ezra
  Park)来华讲学,社会学系师生始将英文Community一词译为社区。从滕尼斯提出社区以来,社会学家对社区所下的定义据希勒里(G.A.Hillery)~((农村社会学》(Rural Sociology)中指出:至20世纪60年代,各不相同的定义至少有90种。①可见,要对社区下一个清楚、完整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正如科林·贝尔(Colin Bell)和霍华德·纽拜(Howard Newby)所说: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社区的理论,也没有一个关于社区的令人满意的定义。两百年以来,社会学家们就在考虑着如何给社区下一个定义,但直到现在,甚至在遥远的将来,似乎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②
  尽管关于社区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应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滕尼斯为代表的强调地理位置(或血缘关系)的传统的社区定义;另一类是以一些现代的社会学家,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巴里·威尔曼(Barry Wellman)等为代表的新的社区定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传统的社区定义
  滕尼斯将社区(gemeinschaft)定义为一个同类群体,其中个人与整体的社会特征是一致的,该社会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彼此亲密无间。这样的社会群体产生于对亲属联结的依赖以及血缘关系的延伸,是超乎人们的选择而自然形成的。与社区相比,社会(gesellschaft)是充斥着自我利益的、松散联结的社会组织,其成员的行动是被自己的需要所驱使,而不是为大众谋福利。不过滕尼斯认为,从社区向社会发展是势所必然的,现代化就意味着人类社区的逐步灭亡。在滕尼斯关于社区的定义中,地理位置以及整体的同质性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来有不少社会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如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①、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②。总的来说,这类定义认为社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
  Parsons)①、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②等。总的来说,
  这类定义认为社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
  (1)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口。社区人口基本上是同质的,但可以与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不同;
展开
目录
绪论 杨伯溆
一、因特网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因特网扩散的前提
三、因特网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章 因特网与社区 刘 瑛
一、社区
二、因特网对社区的影响
三、虚拟社区

第二章 因特网与女性 余 红
一、因特网跨越性别界限
二、因特网跨时空的潜力

第三章 因特网与犯罪 胡 浩
一、因特网犯罪的界定
二、因特网犯罪的原因和现状
三、因特网犯罪的特点和种类
四、因特网安全和现实的困境

第四章 因特网与文化 范 龙
一、重塑自我
二、沟通与聚合
三、挑战社会规范
四、全球传通与本土文化

第五章 因特网与国际传播 韦 路
一、因特网对重新考查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意义
二、因特网引起的国际传播理论分歧

第六章 因特网与网上新闻报道 严燕蓉 韦路
一、网上新闻报道的界定
二、网上新闻报道的现状
三、因特网对传统新闻报道的挑战
四、网上新闻的生存策略与发展趋势

第七章 因特网、全球化与“网众” 杨伯溆
一、全球化的中心——全球城市
二、当代电子网络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因特网与网众
四、结语

第八章 因特网与全球传播及本土传播 杨伯溆
一、国际传播学理论的局限性
二、全球传播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本土的场所化、本土社区的社会网络化与本土传播
四、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