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应用校勘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716133
  • 作      者:
    林艾园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7
收藏
作者简介
    林艾园(1914——2004),福建闽侯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离休干部,知名古籍整理研究专家。1939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计处、川康区货物税局科员、科长、专员等职。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科长、驻香港贸易处组长。1949年9月,新中国诞生前夕,林先生作为护产委员会七常委之一,参与筹划和领导资源委员会员工的起义护产活动。起义集体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致电鼓励和嘉奖。回大陆后,先后任教于上海外贸业余大学、上海外贸学院,1962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71年,参与二十四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校点。以后又先后参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王文公文集》、《容斋随笔》等十余部古籍的校点整理。
展开
内容介绍
    《应用校勘学》主要是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积累,从实践的角度,对校勘的理论,古书中存在的讹误,如何发现问题,校勘中要注意的问题,校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校勘记的撰写等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对从事古籍的校勘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很适合于教学使用。校勘,亦称校雠。主要是对传统的古籍的不同版本,及书中存在的讹误、舛伪、错衍等进行订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古书讹误情况
    凡古书,或传抄,或翻刻,或活字排印,或经整理,或原书照录,总是抄刻排印一次,多一次发生错误的机会。经整理者,可能消除一些错误,但又可能另添一些错误,因为整理之时,有的是处理正确,有的也会将原书不误之处改成讹误。而抄胥、刻手的工作不慎,也可能致误。所以,著者可误,整理者可误,抄录者可误,刻匠可误,排印工也可误,找出讹误,进行改正,或加以说明,使读者受益,则为校勘者的责任。古书发生讹误的原因甚多,一般常见的,则有下列各点:
    一  形似而误
    字形相似,抄刻不慎,即可致误。
    例(1)
    壬申,复升州为永清军[校]。
    《长编》卷一,太祖建隆元年八月壬申。标点本第二0页。
    校勘记:复升具州为永清军“貝州”原作“具州”,据宋本、阁本及《太平寰宇记》卷五八贝州条、《宋史》卷八六《地理志》恩州条改。  按:“貝”、“具”二字形似,因而致误。
    又上引校勘记中所谓宋本,乃指《长编》的南宋残本,现仅存二。八卷,藏沈阳图书馆;阁本,乃指《四库全书》文津阁本。《长编》校勘记中又常引宋撮要本,乃指清人杨浚抄补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是宋刻清补的本子,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迄英宗治平四年,共二。八卷;又有活字本,乃指清人张金吾爱日精庐刻本,系据阁本的抄本刻印的。又校点《长编》所用的底本(即工作本)乃浙江书局本,系承活字本而刻,但曾加以校勘。(详见第五章)。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书讹误情况
一、形似而误
二、音同而误
三、两字合为一字而误
四、一字分为两字而误
五、涉上而误
六、涉下而误
七、羼入而误
八、倒文而误
九、重字而误
十、脱文而误

第二章  如何发现问题
一、校版本
二、谨识字
三、知文义
四、谙故实
五、审制度
六、察义例
七、辨讳名

第三章  校勘方法
一、对校法
二、本校法
三、他校法
四、理校法

第四章  校勘记
一、校勘记的类型
二、校勘记在书中的位置及出校方式
三、书写校勘记的要求

第五章  校勘注意事项
一、须备众本并注意对版本深入了解
二、须注意体例之订定
三、须注意参校资料之搜求
四、不拘一格,相互参证
五、不能依据错误之版本改书或妄引作据轻下结论
六、不可逞臆妄改
七、不可误校,亦应避免失校

第六章  错误标点释例
一、不明训诂而误
二、不知语法而误
三、不辨文义而误
四、不谙典章制度而误
五、未查史实而误
六、未审地理而误
七、未知专名而误
附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