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987300
  • 作      者:
    来新夏著
  • 出 版 社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来新夏,浙江萧山人,1923年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1950年至今,历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校务委员、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等职。现任教育部古委会所属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论坛》及《寻根》杂志编委,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天津通志》编委会硕问等。所著学术著作有《清人笔记叙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林则徐年谱新编》、《北洋军阀史》、《结网录》、《中国近代史述丛》、《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及《中国地方志》等三十余种。整理古籍有《史记选注》、《阅世编》、《清嘉录》等。随笔集有《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枫林唱晚》、《邃谷谈往》、《一苇争流》、《出枥集》、《学不厌集》、《且去填词》及《来新夏书话》等十余种。现从事《书目答问汇补》的研究撰写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遗留与积存,为数极夥;但是,这样丰厚的历史遗产,究竟是怎样传递下来的? 为了使国人能通过阅读图书,世代相传地继承和吸取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首先要识字和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依托图书而得以世代传递,这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启迪人民的智慧和开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诸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历史价值,可以毫无愧色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书是作者把历年谈话记录分篇整理而成,来揭示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途径。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篇:口传与记事;第二篇:简牍与帛书;第三篇:纸和纸书;第四篇:雕版·活字·套印;第五篇:典藏与整理;第六篇:流通与传播;第七篇:幼学教育;第八篇:经、史、子、集;第九篇:图书的再编纂;第十篇:结语。 各篇内容,皆有所据,而语言则出之以浅近,以便初学入门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是来新夏先生将自己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作专题讲座的讲稿整理、修订而成。作者跳出传统目录学、图书馆学的讲课框框,从中华文化承传的角度,对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书文化”作了梳理。该书见解精辟,要言不烦,虽是一本小书,却展示了大学问家的功力。
    (陈福康)
    ——中华读书报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口传与记事
(一)远古的口耳相传
(二)结绳、契刻和图画
(三)汉字的产生
(四)甲骨、钟鼎和石器

第二篇 简牍与帛书
(一)简书及其发现
(二)简牍制度
(三)汉简
(四)帛书

第三篇 纸和纸书
(一)纸的发明与发现
(二)蔡伦造纸
(三)纸书的出现
(四)手抄本的重要意义

第四篇 雕版·活字·套印
(一)雕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
(三)套版、短版与拱花
(四)纸书装帧形式的演变

第五篇 典藏与整理
(一)官藏的延续
(二)私藏的发达
(三)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
(四)图书分类的演变

第六篇 流通与传播
(一)早期的流传方式
(二)佛经的求取与译经
(三)唐宋时期的流通与传播
(四)明清以来的流通与传播

第七篇 幼学教育
(一)幼学教育的原始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杂字
(六)幼学教育的继续

第八篇 经、史、子、集
(一)十三经
(二)二十四史
(三)诸子百家
(四)总集和别集

第九篇 图书的再编纂
(一)类书
(二)丛书
(三)类书与丛书的作用
第十篇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