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编辑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1053181
  • 作      者:
    杨牧之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牧之,1966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华书局。1980年至1987年5月参与创办并主持《文史知识》(月刊)。1986年后任副编审、编审。1987年5月奉调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署),历任图书司司长、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2002年4月任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总裁。2009年9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执行总主编。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编辑艺术》、《出版论稿》、《论编辑的素养》、《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散文集:《佛罗伦萨在哪里》、《火车带来的乡愁》、《香格里拉的追寻》、《云深不知处》等。主编有:《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论古籍整理与出版》、《中国古籍总目》(合作)、《图书出版管理手册》01993年策划、主持编纂《大中华文库》,任工委会主任、总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来《编辑艺术》的一些篇章在刊物上刊出的时候,起名“编辑随笔”,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做编辑工作的点滴体会,所以这个题目还是名副其实的。这次成书,把书名定为“编辑艺术”,我是经过再三考虑的。我做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二十余年,但不论是个人的学术修养,还是从编辑实践的结果来看,都差得很远。点滴体会,哪里就谈得上是论说“艺术”呢?像《编辑工作二十讲》、《编辑学概论》那些前辈之作,才真正是编辑艺术的论著,令人叹服。但我还是把这本小书定名为“编辑艺术”。
展开
精彩书摘
  碧空万里,一轮明月,之所以能引得万人仰首,生出无限情思,是因为碧空把明月衬托得格外皎洁,明月又让碧空显得无限辽阔。
  洁白的脸庞上一点黑痣,之所以那么惹人注意,是因为衬托它的洁白的脸庞。
  所以,对于空白要具体分析,适当的空白可以使文章更加突出,可以使读者感到轻松。有的刊物,让标题占了半页,看来好像浪费,实际给读者的印象更加强烈。版面设计者正是利用了空白的威力。古代的线装书读起来为什么十分吃力?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缺少空白。文章从第一个字开始,一贯到底,不分句,不分段,真是“一气呵成”。但这样一来,读者的眼睛就得有特异功能了。
  上面所述,是让空白发挥空白的作用。还有一种形式,是补白。目前,文艺刊物配“补白”的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多彩,作家轶事、文艺信息、格言警句、短诗短文,几百字,甚至几十字,很有意思。学术性刊物对补白则不甚重视。有的就那样空着,半版的篇幅,甚至更多,很是可惜。有的作为转版之用,从解决下转文字来看,似乎立了大功,但从空白的利用方面来看,也是一种浪费。还有的刊登一些会议消息、工作简讯,好像也用得合理,但总是感到材非所用。《文史知识》从创刊以来,考虑到它是一个知识性刊物,要尽量给读者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一二百字,三五百字,只要是知识,它就编写成文,补上空白。年长日久,补白越积越多,上自天文地理,下到三教九流,积累了一两千条。有的读者来信说:“刊物一到手,我先看补白,因为它短小、好读,易学、易记,希望不断刊登。”但对一个学术性刊物来说,应该刊登与刊物风格一致的材料,如介绍学术研究的新资料、新观点的短文,学术研究信息,学术动态,学术著作出版情况等等。总之,不要把补白当做点缀之物,应该视为整个刊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天地”里是有“大文章”的,的确应该如此。
  当然,补白也不要补得严丝合缝,还要留出空白来。有人说:“空白不空也不白。”这话是很耐人寻味的。
  ……
展开
目录
再版说明
前言

一 什么样的刊物受欢迎
两个评选的启发
谁也离不开时代的要求
怎样才算有时代感

二 雅与俗
要让两个层次的读者都有用
这样的选题可以雅俗共赏
最忌讳的是摇摆不定

三 专门家与无名作者
什么叫专门家
专门家为什么会给你写文章
为“我”服务

四 系统与零散
均衡搭配
中心·重点·系统


五 标题·目录·要目
标题——“一见钟情”与“表里如”
目录——“应接不暇”与“自相映发”
要目——“红的樱桃”、“绿的梅子”

六 稿件的整理(上)
四类作者
一个原则
好文章的标准

七 稿件的整理
不用的稿件快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编辑必备之工具书
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

八 版面建筑师的威力
版面设计者就是版面建筑师
什么样的版面算美
……

九 办“专号”的价值
十 杂志是主编身影的伸长
十一 主编的经营艺术
十二 要有什么样的编委会
十三 刊物的形象
十四 刊物的广告业务
十五 编辑部的活力与凝聚力

附录
编辑部里的年轻人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