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有关电视制作的书籍不说汗牛充栋,起码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有关电视文字语言写作的专著却寥寥无几。
原因之一是中国电视事业实在年轻。从1958年,中国的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至今电视事业才不到50岁,而世界的电视事业也不过早二十多年,很多东西还在探索中。电视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忙于实干,没有多少时间谈经验。原因之二是文字语言的民族性,语言有民族特定的规律性,汉族的语言如何适应新的电视传媒?如何与画面语言相结合?没有经验可循;况且,在电视的两种语言——画面和文字之间,电视工作者自然首先着眼于画面,而将文字摆在次要的地位。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电视节目制作丛书中,温化平老师著的《电视节目解说词》一书可算是电视文字语言的一本专著,也可能是惟一的一本专著。在《电视文字语言写作/21世纪广播电视职业教育丛书》中,温老师一开头就指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组成了电视节目,除了画面语言,*吸引入的就是听觉语言,或者说是文字语言,而在电视纪录性节目中则是解说词。”但她随即又指出:“解说词作为电视纪录性节目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能、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电视解说词是一张皮,不能离开电视画面这个实体。
时隔不过十多年,专家和行家对解说词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就有了与前不同的看法。他们把电视的文字语言看作血液、看作灵魂,是它赋予了电视节目以生命、以灵性。我们也终于在书店和图书馆,寻觅到一些电视节目解说词的文本。虽然,这些文本的数量,不说是在茫茫书海里面,就是在电视行业这一范畴,也显得太少太少!有关电视文字语言的专著依然茕茕孑立。
但在电视节目的实际制作中,语言文字的思维贯穿节目创作的始终。
我们用文字语言拟订采访拍摄提纲,我们用文字语言提炼主题,我们用文字语言串联节目,我们用文字语言去合成节目,以文字语言*直接*明确地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意念。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已经习惯了用语官去思维去交流,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尽管专家学者还在争论画面和文字两种语言孰主孰次,还在为解说词应该叫什么名字各抒己见,还在为解说词多写还是少写绞尽脑汁,电视工作者却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迎合观众的喜好、按照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去策划、组织、制作电视节目。毕竟,语言是我们长期劳动磨炼出来的工具,它能把*复杂的事物以*形象的声音或者符号表达出来。人类物质和精神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文明,文字语言功不可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