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视文化传播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34821
  • 作      者:
    郑征予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广播电视业务前瞻丛书》,新近推出了我省作者、金华电视台高级编辑郑征予撰写的专著《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作者站在当代电视文化传播与人类整体文明进步这两者互动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角度,面对当今世界丰富多彩、快速变幻的电视传播现象,力图作出理论上的分析和归纳,并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新发现,因而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一书在内容上涉及面颇广,其中既有对电视文化传播的宏观观察,例如对电视文化的本质、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电视文化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的电视文化等的考察,也有对电视新闻、电视解说语言、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等各种形态电视节目的中观、微观分析。这些分析视角独特、别具一格。另外,此书的可读性较强,它是一部学术专著,但行文流畅,文字洗练、生动。这一特点大概也跟作者长期从事电视工作有关。
展开
精彩书摘
    2.三个表达系列
    在流动组合中,这三要素根据系统综合效益原则,就是说,根据新闻图像、新闻声像、薪闻语言解说表达新闻事物的各自功能、特性,取长补短,形成各自的结构系列,即新闻图像系列、新闻声像系列、新闻语言解说系列。,三大表达系列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互相印证;新闻语言怎么解说,出什么图像、声像印证一下;或者出什么新闻图像、声像,语言紧跟着解释一通。这种作法违背了综合效益原则,是在同一信息量上的无益重复。亦不是三系列各拉一张皮,硬贴在一起。这种作法又使传达出的信息可能互相割裂甚至互相矛盾。而综合效益原则强调的是,通过三系列组合,使新闻图像、新闻声像、新闻语言解说能在同一信息方向上传播出最大量、最优化的信息。借用系统论中的一句比喻,一堆砖通过有目的性的组合,形成的不是一堆更大的砖,而是一座漂亮的建筑物。这种组合,按照系统综合效益的要求,新闻图像系列和声像系列应当体现图像和声像的鲜明性、简洁性、有序性的特点。鲜明性就是图像和声像要有足够的视觉浓度、听觉浓度和新闻说服力,足以激起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兴奋点。简洁性就是新闻图像和声像要视点集中,听点集中,不散乱,不杂芜,不拖泥带水。有序性就是图像和声像传达出来的新闻信息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是一致的,不是相悸的。新闻语言解说系列则需要围绕新闻图像和新闻声像,体现出简洁性、互补性、点化性特点,此不赘述。
    3.三个表达层次
    由以上三个表达系列,在不同情况下按照综合效益原则再作流动组合,构成电视新闻表达方式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即单系列表达层次,包括电视口播新闻和基本上是单一的图像新闻。口播新闻一般没有新闻图像,有时也穿插少量资料性图像。资料性图像对新闻本身没有更多的实质性意义,但可以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口播新闻经常借用报社、通讯社的文字新闻稿,但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简洁性和点化性特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报纸、通讯社新闻。口播新闻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往往能在第一时间里把新闻信息传播出去,缺点是来不及传播新闻图像和声像。单一的图像新闻一般没有语言解说,往往只以字幕形式配上概括的文字标题以点化新闻内涵:比如曾有一家省级电视台播出过标题为《茶话会何其多》的新闻漫画,新闻图像是一张张狼吞虎咽的人嘴,一看就知道是批评公款吃喝、暴殄天物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所以不必解说,倒让人觉得讽刺辛辣又不失幽默。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电视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电视文化:一种像现文化
二、电视思维:一种像现思维
三、电视像现的缺陷美与意境真

第二章 电视新闻的表达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电视新闻的表达特点
二、电视新闻表达上的几个问题
三、电视新闻表达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电视解说语言的诗化和哲理化
一、电视解说语言的诗化和哲理化
二、电视解说语言诗化和哲理化的三种表现
三、电视解说语言诗化和哲理化的历史渊源

第四章 电视谈话节目的特性与功能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特性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功能

第五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发展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由来
二、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
三、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向

第六章 电视文化的四种基本特征
一、电视文化的第一种基本特征:直接悟性思维特征
二、电视文化的第二种基本特征:痴性情感特征
三、电视文化的第三种基本特征:灵性意境特征
四、电视文化的第四种基本特征:纯性语言特征

第七章 文化人类学与电视文化
一、电视界对电视文化的研究现状
二、从当代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的文化
三、从当代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的电视文化

第八章 电视文化场
一、怎样理解电视文化场—
二、电视文化场的划分(之一)
三、电视文化场的划分(之二)

第九章 用视剧思想的现代性
一、历史剧:现代意识平台上的历史演绎
二、都市剧:都市弄潮儿的现代生存理念
三、军事剧:和平年代军人追求的现代品格

第十章 电视剧文本的现代性
一、电视剧叙事的现代性
二、电视剧体式的现代性
三、电视剧语言的现代性

第十一章 电视剧立意的现代性
一、改编剧立意的现代性
二、原创剧立意的现代性

第十二章 电视短剧的前景
一、电视短剧的现状
二、时代需要电视短剧
三、短剧受冷落的症结是什么?
四、短剧创新的一条路子

下编

第十三章 电视纪实美学
一、讨论电视纪实美学的必要性
二、电视纪实美学的基本美学原则
三、电视纪实美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第十四章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内涵
一、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使命
二、电视纪录片纪录的生存主题
三、电视纪录片纪录的生死主题
四、电视纪录片纪录的人与历史、人与自然关系主题

第十五章 电视纪录片的美学内涵
一、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分类
二、电视纪录片的崇高美
三、电视纪录片的和谐美
四、电视纪录片的悲剧美
五、电视纪录片的形式美学规律

第十六章 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处纪录
一、边缘题材纪录片的崛起
二、边缘题材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三、从王海兵的三个《家》看边缘题材纪录片的内涵
四、一个纪录片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十七章 从纪录生存到纪录人性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在纪录深度上的变化
二、《舟舟的世界》纪录的人性主题:尊重一切生命
三、《忠贞》纪录的人性主题:人间爱之力量的伟大与不灭
四、《神鹿》纪录的人性主题: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反异化的迷们与痛苦

第十八章 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呼唤
一、一种引发人们思考的纪录片类别
二、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纪录的惨淡景观之一:传统文化生存的艰难
三、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纪录的惨淡景观之二:民间艺人心灵的颤栗与绝望
四、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纪录的景观之三:抢救民族文化、保护文化生态的深切呼唤

第十九章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与思想走向
一、在大变迁时代纪录普通人的生存与希望
二、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类
三、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思想立意特征

第二十章 电视纪录片:属于大众的人文关怀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思想特征
二、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关怀
三、电视纪录片的生命关怀
四、电视纪录片的道德关怀
五、电视纪录片的人性关怀
六、电视纪录片的宗教关怀

附录《1996——2001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1996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1997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1998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1999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2000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2001年度《中国纪录片》栏目文字档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