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媒体与新新闻——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利斯·鲁宾斯坦演讲对话录<br> 1999年11月5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利斯·鲁宾斯坦(Ellis Rubinstein)应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邀请,在清华园作了题为《新媒体对我们这个星球和社会意味着什么》的报告,并在现场配以大屏幕电脑演示。<br> 鲁宾斯坦曾采编过产生全球影响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大科学新闻报道。他连续三届荣获美国期刊奖(相当于期刊领域的普利策奖)。作为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科学》杂志的主编,鲁宾斯坦把这份传统的印刷媒体改造成了交互式的电子信息媒体。作为这份杂志的主编,他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每周的新闻报道、协调杂志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万维网事业。他组织指挥了一系列调查性报道,其中包括首次报道美国第一例艾滋病。<br> 在担任《科学》主编之前,鲁宾斯坦曾任《科学家》杂志主编、 《新闻周刊》高级记者。在《新闻周刊》,他指挥报道了《伊朗门事件》、《人类走出非》等著名封面文章。在到《新闻周刊》之前,他先后担任过《自然历史》、《科学86》和《国际电器工程师》三家杂志的总编辑。在《光谱》杂志工作时,由于对三里岛核泄漏事件的揭露性报道,他首次赢得了全国期刊奖。他的另外两项获奖作品,都是探索科学技术对战争与和平的影响的专著。<br> 鲁宾斯坦:4年前第一次来中国(1995年的国庆节),我第一个参观的地方便是清华大学。当时来的目的是要寻找中国合作伙伴,怎样使中国有更多的科学家读到《科学》杂志。<br> 在过去4年中,我10次来中国访问,每次都留下了愉快的印象,因为这常常使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那时美国有很多年轻人,非常热情,向往未来,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热衷于变革。<br> 今天我浅略地讲一讲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尤其是对新闻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讲三部分,一是新媒体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二是新媒体给《科学》杂志带来的变化,三是新媒体给新闻界带来的利与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