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的引人及其意义
如前所述,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具体说,有三层意思:①传播学其实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是从各个相关学科“借”来的;②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很强,以定量研究为其主要特色;③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虽说“理论为主,方法为辅”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但常有方法先行、导出理论的情况,即,方法的重要性格外明显。一般认为,直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被引入包括传播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从此,科学的方法替代了以往的推测、谩骂、见风使舵等主观随意性很强的作法。当然,这个局面不是一夜之间就轻易得到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发展渐渐演变而成的。
19世纪中叶,已经有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打破传统哲学的束缚,开始用数量统计方法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如心理学家韦伯,发明了一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物理学”的复杂系统,以描述人在感受外界刺激时的强度差异;1879年,德国社会心理学家w.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室,用一些纯铜仪器进行实验,以期对人的反应作出精确的测量。19世纪末,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统计了欧洲各国自杀身亡的人数,并据此作进一步分析,引伸出一种关于终极行为的理论;蒲士则在一份早期的调查材料中,用缜密的计数法和分类法对伦敦贫困居民的生活进行了描述。
展开
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引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
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
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努力。希望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自成一家之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国良
1995年8月于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