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对辽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跟踪研究成果。
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从2000年年底开始,国家选择辽宁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其中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并逐步将个人账户做实。辽宁试点到2003年年底已基本结束,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从2004年开始推行辽宁试点模式。从辽宁试点经验来看,这一模式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有效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理性选择。截止到2004年年底,辽宁省个人账户总积累达到138亿元,增强了制度的可信度。尽管辽宁试点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一模式的制度设计并非无懈可击,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无疑对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辽宁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模式为基本框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理论上追求创新。除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以及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介绍外,还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第一次提出了养老保险体系“适度发展与梯度对接”的理论,并作为理论脉络在全书中贯彻始终。二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主要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的放矢地研究。全书共研究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键问题,主要运用了定量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翔实的结论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和理论前沿问题。一是分析了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框架及发展趋势;二是研究了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些理论前沿问题,如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等。本章还分析了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和理论前沿问题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第二章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模式及运行进行了评价。一是介绍了辽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以及制度设计方案;二是分析了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模式的可行性;三是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模式的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制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第三章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它对个人福利、企业效益、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四章是全书的核心,集中研究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键问题,分别是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问题、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问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模式对接问题、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有效运营问题、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系数调整问题、养老金替代率调整机制问题、养老保险与推迟退休年龄问题、养老金隐性债务偿还问题和发展企业年金问题。本书对这十大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或者改革框架,并给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虽然这些问题的研究是独立进行的,但是这些问题又存在着种种联系,研究中统筹全局、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既体现了养老保险适度发展与梯度对接的理论内涵,又利用一套研究框架和参数进行研究,体现了研究目标和结论的一致性。第五章在前四章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养老保险适度发展与梯度对接的理论和策略。这一章可以看作全书的理论概括和研究结论的系统总结,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适度发展与梯度对接的理论,侧重分析了这一理论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发展策略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提高统筹层次、扩大覆盖面、制度参数调整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策略。本书立足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活生生的现实,运用了定量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对建立与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