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967504
  • 作      者:
    向云驹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向云驹,男,土家族,195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1971年参加工作,从事文艺。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国家文化部工作,曾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多年。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曾获文化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在文学、美学、文艺理论与批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新闻学、杂文散文写作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和较多成果,获过国家级新闻奖、文学评论奖、文艺理论奖、杂文奖、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长文被《新华文摘》转载:重要著作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记者的双刃剑》、《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合著)、《企业文化与企业现代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涉猎广阔,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其中一些篇章雄厚、深刻、沉甸甸。应该说,本书为我们文化遗产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信的依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个对中国人十分陌生的名词,是联合国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新提出的项目和概念。怎样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的高度理解“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它的价值和形态是什么?如何对此种遗产进行分类与保护?联合国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世界性的保护?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怎样欣赏和鉴别这种新型遗产?
     本书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产的概念,联合国保护之的由来;“人表作”评定的国际标准,此种遗产“申遗”的程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科学评价,口头和物质遗产的形态与价值,中国的研究与保护等。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诠释。全书分为原理论与形态论两大编共十一章。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关于此一遗产的第一部系而理论的著述,为我们认识人类文化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
三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范畴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界定
(一)广义的概念
(二)狭义的概念
(三)相关的概念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与物质性
(一)口头遗产的文字记载
(二)非物质遗产的物质性
三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
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成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二)集体性
(三)传承性与传播性
(四)民族性与地域性
(五)模式化与类型化
(六)变异性
(七)象征性
三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
(一)口头文化
(二)体形文化
(三)综合文化
(四)当下的造型文化
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
(一)历史学的价值尺度
(二)艺术学的价值尺度
(三)人种学的价值尺度
(四)社会学的价值尺度
(五)人类学的价值尺度
(六)语言学的价值尺度
(七)文学的价值尺度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
(一)记录
(二)田野作业
(三)调查提纲
(四)整理
(五)民族志、民俗志、艺术志
三 保管传承弘扬
(一)民间文化的保管
(二)民间文化的传承
(三)民间文化的弘扬
第五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
一 国际保护的由来及其体系
(一)《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施行
(二)《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三)世界记忆名录
(四)“人类活财富”体系
(五)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国际公约
二 代表作的标准
(一)关于“文化空间”
(二)关于“濒危性”
(三)代表作的入选标准
(四)首批入选的代表作
三 代表作的申报
第六章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
一 “民间文化年”
二 “抢救民间”的原由与缘起
(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二)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成就
(三)民间文学后三套集成时代
(四)民间文化遗产频频告急
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内容与方法
(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计划大纲》
四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价值与意义
(一)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对“抢救工程”的评价
第七章 口头遗产
一 语言
(一)语言的发生学意义
(二)口语的思维价值
(三)口语的文化价值
(四)中国和世界的语言
二 口头文学
(一)散说体口头文学
(二)韵说体口头文学
(三)话语体口头文学
三 说的艺术
四 唱的艺术
第八章 体态文化
一 体饰文化
二 形体艺术
(一)形体律动
(二)形体竞技
三 行为艺术
(一)打击与打击乐器
(二)吹奏与管乐器
(三)弹拉与弦乐器
第九章 说唱演艺
一 说演艺术
二 说唱艺术
三 表演艺术
第十章 技艺遗产
一 建造术与建筑物
二 民间造型艺术
(一)材质材料与民间工艺
(二)造型形态与民间工艺
(三)功能功用与民间工艺
(四)民间造型的形式特征
三 民间艺匠与匠艺
第十一章 民俗文化
一 经济民俗与民间知识
(一)狩猎和采集经济
(二)畜牧经济
(三)种植与农业经济
二 社会民俗与民间信仰
三 人生礼仪与民间生活
(一)诞生礼
(二)成年礼
(三)婚礼
(四)丧葬礼仪
附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