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文化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815751
  • 作      者:
    张忠利,宗文举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西文化纵横论(修订版)》从总论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成因与起源,重点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先秦诸子文化、两汉经学文化、魏晋玄学文化、隋唐佛学文化、宋明理学文化、明清实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古典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燎时期的文化、近代启蒙文化、现代人文主义文化、现代科学主义文化,考察了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进而概括了中西文化的特质并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
    《中西文化纵横论(修订版)》适合文、史、哲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广大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5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1.5.1 文化的多样性
    从文化的特性来看,文化在总体上是自我生成的,即它常常不是人们刻意建造的,而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当人类脱离动物而成为人类,即当人的活动主要不再受其动物性驱使而是从事社会活动(包括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人类就开始在创造文化,所以文化的生成是嵌入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中的。
    从总体上来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影响。人类在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生存之道,形成了两种关系,即人与外部物质环境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生产出两种类型的成果——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不同,所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不同。这样,文化就具有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诸多层面。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或文化模式:如从地域角度分,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东方文化内部又有不同国别文化;从经济类型角度分,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等。这些与国家、地域相关的文化模式同地理环境及人们谋生的方式(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在狭小的岛屿上或地表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与在自然资源富饶的地区生活的民族的文化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反映在人对自然的观念和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在中观层次上文化的多样性更加明显: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地域群体等都有自己的文化,这表现为不同群体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是文化的亚类型。比如,产业工人阶层与农民阶层在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管理阶层(干部群体)与平民百姓对政治问题的感知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不同,男女性别群体有不同的文化,老年人群体与青年群体在看待事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处世方式方面也有所不同,这在社会发生快速变化时尤其明显。应该说明的是,在这些亚文化类型之下,还可以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进一步划分。
    文化上的差异实际上是指文化的特殊性,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处理自己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反映了在不同条件下人们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与智慧。
    ……
展开
目录

1 文化
1.1 文化的概念
1.1.1 界定文化的必要性
1.1.2 文化的概念
1.2 文化与人
1. 2.1 人是文化的动物
1.2.2 文化和人的实现
1.3 文化的特征
1.3.1 规范特征
1.3.2 艺术特征
1.3.3 认知特征
1.3.4 器用特征
1.4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4.1 文化的结构
1.4.2 文化的功能
1.5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1.5.1 文化的多样性
1.5.2 文化的相对差异性
1.5.3 文化变迁

2 中西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2.1 中国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2.1.1 中国文化的成因
2.1.2 中国文化的起源
2.2 西方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2.2.1 西方文化的成因
2.2.2 西方文化的起源

3 中西文化的发展
3.1 中国文化的进化
3.1.1 先秦诸子文化
3.1.2 两汉文化——两汉经学
3.1.3 魏晋文化——魏晋玄学
3.1.4 隋唐文化——隋唐佛学
3.1.5 道教文化
3.1.6 宋明文化——宋明理学
3.1.7 明清文化——明清实学
3.2 西方文化的演进
3.2.1 西方古典文化
3.2.2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3.2.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3.2.4 近代启蒙文化
3.2.5 现代人文主义文化
3.2.6 现代科学主义文化

4 中西文化的交流
4.1 西学东渐
4.1.1 西学东渐的第一期
4.1.2 西学东渐的第二期
4.1.3 西学东渐的第三期
4.2 东学西传
4.2.1 东学西传的第一期
4.2.2 东学西传的第二期
4.2.3 东学西传的第三期

5 中西文化的比较
5.1 中西文化的特质
5.2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5.2.1 静止与运动
5.2.2 和平与斗争
5.2.3 平均与非平均
5.2.4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5.2.5 求同与求异
5.2.6 后馈与超前
5.2.7 受指主义与能指主义
5.2.8 模糊与精确
5.2.9 整体与个体
5.2.10 性善与性恶
5.2.11 人治与法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