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122956
  • 作      者:
    陈华文[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什么是文化学?提起文化,人们一般会联想到文明、智慧、学识,但是你知道文化学这一学科吗?你知道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吗?你知道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吗?本书是一本系统讲解文化与文化学的基础教材,阅读本书你会对文化学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展开
内容介绍
  什么是文化学?提起文化,人们一般会联想到文明、智慧、学识,但是你知道文化学这一学科吗?你知道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吗?你知道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吗?本书是一本系统讲解文化与文化学的基础教材,阅读本书你会对文化学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本书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丛书》之一,该丛书是为“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置而编写的教材,既为教学服务,又为提高全民人文素质服务。本书是介绍文化学的一本教材,全书分十三章,分别介绍“文化与文化学基本概念”、“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与具体存在的关系”、“文化的起源和创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文化符号与象征”、“文化继承与教育”、“文化变迁与冲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化的主流与支流”、“文化与现代化”。本书在编写上吸收了目前文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同类书的编排,可以说是最新最全的内容与优秀的形式相结合,适合作教材供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评
  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艺术教育丛书》终于可以付梓了。这是人文学院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20世纪下叶,我国对全民实行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由呼声转为具体的实施阶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因而,社会上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员急需通过多种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
  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覆盖面较广的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内最早设置了高中起点的文化艺术教育专科函授专业,以适应文化系统干部和小学教师接受再教育的需要。经过几年探索、培养,已有四届学生毕业,他们学以致用,深受社会好评。为了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人文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决定编写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教育丛书》,既为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提供教材,也为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提供一套文化修养读物。
  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立在国内并不很多,各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所用教材更不统一。因此,建设一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编写文化艺术教育专科系列教材的先例,编写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虽然这套教材的编写是以人文学院近70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的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作后盾,参加编写的教师大多都有出版过个人专著,主编或参编过教材的经历,虽然我们也确定了本丛书要以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为编写原则,参编人员都努力紧扣这一原则,但受到以上因素影响,加上各人风格不同,时间也比较紧,教材中定会有某些不足,希望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在重版时修改、完善。
  主  编
  2001年4月20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本质内含就是必须适应环境而生存。这种环境主要是指地理环境,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和资源等五个方面。但文化生态的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环境的单方面的影响,而是同时注重地理环境影响在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调整。因为正是这两方面的影响,使环境融人文化之中,并使文化形成我们可以概括的各种不同的类型。黑格尔在谈到希腊文化的海洋海岸一一商业和航海一一公民自由的特点时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航海的人都想获利,然而他们所有的手段却是缘木求鱼,因为他们是冒着生命财产的危险来求利的。因此,他们所用的手段和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恰巧相反。这一层关系使他们的营利、他们的职业,有了超过营利和职业而成了勇敢的、高尚的事情。从事贸易必须要有勇气,智慧必须和勇气结合在一起。因为勇敢的人们到了海上,就不得不应付那奸诈的、最不可靠的、最诡谲的元素,所以他们同时必须具有权谋一一机警。……人类仅仅靠着一叶扁舟……这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而巧妙的动作,破浪前进,凌波而行。”①确实,从居住于海岸边的族群或民族特别具有冒险精神和商业精神,我们可以认同黑格尔的论述,而且也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于文化形成的影响和作用。正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这种直观的影响和作用,使文化学家根据不同的环境作用结果而概括出了,海岸文化、流域文化、高地文化、纬度文化等②不同的形象。
  
  书摘1
  第三章
  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文化在被创造之后,它不仅为人类服务,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独特存在方式和个性,在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只有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从而与自然、动物界的存在区别开来。
  第一节  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是文化的出现,使地球有了不同的生命力。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改造了人类。但不管哪一个历史时期,由哪一个种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有属于文化自己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一、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
  自然性是宇宙一切存在物的特性,在人类文化出现之前,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处于自然的状态,人类和人类文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请注意,这儿的自然性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的自然界,也指人类本能、人体生物机能等自然属性。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给人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人类一刻也离不开自然,但纯粹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不属于人类的文化范畴,只有把自然加工改造成物质与精神产品,给自然打上了人类改造的痕迹,附加了人类心智的印记,成为一种超自然物,才属于人类的文化成果。如原始人面对日月星辰的运转,风云雷电的变幻,既感到惊恐惶惑,又激起了想要认识控制自然力的意愿,于是在想象中把它们拟人化,创造出了有关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的古老神话。这种神话便是人们对自然性附加了人类的心智之后,而具有了超自然性属性的文化。又如原始人对于原石的加工并使之成为石刀、石斧、石利器等各种工具,也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有机统一。事实上,所有文化都是对于自然的利用,对于自然性的改造,并使之成为超自然性的成果。恩格斯曾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用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因此,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本能地、无意识中运用自然物,后者是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把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统一的成果:一方面通过人类有目的的改造改变着自然的属性,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根据自然的特性小心地顺从自然,因此,文化也可以说是改造自然,顺从自然的和谐的统一体。
  二、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个体性是指文化的实行方式,一般而言,文化都由某个具体的个体在实行和享用;超个体性是指文化的存在方式,因为文化只能靠社会群体的积累传续和推广而存在,正是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成为超个体性的存在。因此,个体性的实行方式总是与超个体性的存在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表现在,个体性与超个体性密不可分。一个人有选择和享用文化形态的自由,如你采用何种刀具来进行某项工作,你想吃什么来满足自己的饥饿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烹调方式以适应自己的口味,穿什么样的衣服来解决自己的冷暖,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布料来制作衣服,这些都是由个体决定的。不过,这种决定常常来之于超个体的存在方式,因为刀具、食物的产出、烹调方式的形成、衣服的形态(包括布料)的创造都是由超个体性的群体决定的。作为一个文化个体,它的选择自由是与超个体的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试想,当一个超个体的文化群体中,只有一种方式可供选择时,如原始人没有马、骡子、车、船、轿等交通工具可供选择时,他只能选择步行;相反,当现代人拥有了马、骡子、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摩托车等各式交通工具时,可供选择的方式就大大地增加。因此,个体性与超个体性总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第二,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还表现在,个体性深受超个体性的约束。一个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须经过长时期的学习和教育,经过各种为适应超个体存在方式的训练。只有这样,超个体的文化存在才可能成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规范,如一种语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除非有长时期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教化,你是无法掌握,也是无法得心应手地应用的。一个人不能胡作非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因为你必须受超个体性文化存在方式的约束。人类创造了物质、精神、制度等文化形态,而这些文化形态又从本质上制约着人类个体。
  三、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从本质上来看,它是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所以,文化具有人类的普遍性特征;同时,文化又是由不同的种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所创造的,所以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正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使文化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和色彩斑斓的个性。
  所谓的普遍性是指文化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生活需要和社会组织服务的特性,这种特性不因种族、民族、地域、阶级、时代而有所区别,因此,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富。所以,这儿的普遍性就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哪一个民族在哪一个时代都拥有相同的文化内容。而所谓的民族性则是指文化所具有的民族间的差异性。文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统一的特征,使文化拥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方式、存在方式和服务方式。
  首先从创造方式来看,文化是由一个族群,包括氏族、部落或民族所创造,并通过独立发展的形态、相互传播的形态、学习的形态等来完成的。例如图腾文化,它就是由不同氏族部落在各自存在过程中创造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崇拜形式,这种崇拜形式的独立发展就成为我们今天依然还可以观察到的图腾文化,有动物、有生物、有虚拟物等。又如数字,经由古印度人创造之后,经过阿拉伯人而传到世界的不同地方,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而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经由学习、传播和发展,成为今天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文化学的流派
第三章  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第一节 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法
第二节 文献法
第三节 比较法
第五章  文化与具体存在的关系
第一节 文化与语言
第二节 文化与制度
第三节 文化与民俗
第四节 文化与宗教
第五节 文化与艺术
第六节 文化与经济
第六章 文化的起源和创造
第一节 文化起源的不同界说
第二节 文化的起源、累积和创新
第七章  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第一节 文化的时间
第二节 文化的空间
第三节 文化生态
第八章  文化符号与象征
第一节 文化符号
第二节 文化象征
第九章  文化继承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继承
第二节 文化教育
第十章  文化变迁与冲突
第一节 文化传播
第二节 文化变迁
第三节 文化冲突
第十一章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文化的民族性
第二节 文化的时代性
第十二章 文化的主流与支流
第一节 文化主流
第二节 文化支流
第三节 文化的中心与边缘
第十三章  文化与现代化
……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