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非均衡金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627857
  • 作      者:
    易秋霖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易秋霖,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金融市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企业理论等。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报刊发表经济分析与评论一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非均衡金融》具体分析了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非均衡的状况、原因、非均衡对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实现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的路径(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成立于1954年9月,隶属于财政部,直至1979年8月独立出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职能是办理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企业、机关等用于基本建设的自筹资金的监督拨付工作。1958年后,国家赋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管理基本建设、地质勘探和施工企业财务预决算的职能。中国银行。1949-1979年3月,中国银行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所属辖的一个部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外业务局。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金融中介的组成部分。至195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总数达10.3万个,基本上是一乡一社。农村信用社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领导。在建国初期,私营金融业还存在,主要是私营银行、私营钱庄。1952年12月,对私营金融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营银行和私营钱庄或被并入公私合营银行,或被撤销。1956年7月,公私合营银行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之中。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了中国的银行体系的绝大部分职能,其他专业银行并不独立存在,他们或是人民银行的一部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或是财政部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整个银行体系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周转资金,银行本身并不能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起实质性作用,因为投资计划由国家计划部门做出,然后由财政部安排财政信贷计划,再由银行办理资金拨付。<br>    因此,银行被称为财政部的“出纳”。金融中介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在各级政府所在地设立相对应的分级机构。1949-1958年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职能是“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1958~1979年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人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后者的一个部门,其国内业务完全停止,企业的意外损失由国家财政补偿,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个人的意外损失承担责任。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br>一、中国非市场金融体系的产生与演变<br>(一) 1978年之前:中国金融作为财政体系的一部分<br>(二) 1979~1997年:中国非市场金融体系的建立<br>(三) 1998年之后: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市场化转型<br>(四) 中国金融改革滞后——一种新解释<br>二、非市场化:中国金融非均衡之源<br>(一) 均衡<br>(二) 均衡的实现<br>(三) 非均衡<br>(四) 非瓦尔拉斯均衡<br>(五) 非均衡的产生<br>(六) 非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均衡是更经常的现象<br>三、文献述评<br>四、《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的创新、研究方法及结构<br>(一) 研究的问题<br>(二)《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的创新<br>(三) 研究方法<br>(四)《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结构<br><br>第2章 中国金融市场非均衡状况<br>一、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br>(一) 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经验事实<br>(二) 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计量分析<br>(三) 信贷市场非均衡的特点<br>(四) 不同需求者之间信贷配给差异的原因<br>二、外汇市场非均衡状况<br>三、证券市场非均衡状况<br>(一) 限量发售认购抽签表方式<br>(二) 无限量发售申请表方式<br>(三) 与银行储蓄存单挂钩发行方式<br>(四) 全额预缴款方式<br>(五) 上网竞价方式<br>(六) 上网定价方式<br>(七) 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方式<br><br>第3章 中国金融非均衡原因分析<br>一、价格控制<br>(一) 利率控制<br>(二) 汇率控制<br>(三) 股价控制<br>二、数量控制<br>(一) 信贷市场数量控制<br>(二) 外汇市场数量控制<br>(三) 证券市场数量控制<br>三、企业与银行非利润最大化经营行为<br>(一) 非利润最大化(非成本最小化)导致非均衡<br>(二) “超贷”与“惜贷”<br>(三) 预算软约束与信贷软约束的原因<br><br>第4章 金融非均衡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br>一、信贷市场非均衡的影响<br>(一) 对需求者与供给者的影响<br>(二) 不良贷款<br>(三) 储蓄增长<br>(四)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深化<br>(五) 中国独特的金融深化之路——复合非均衡下的金融深化<br>(六) 金融效率<br>二、外汇市场非均衡的影响<br>(一) 汇率或人民币币值<br>(二) 信贷计划<br>(三) 外汇储备<br>三、证券市场非均衡的影响<br><br>第5章 金融非均衡对中国经济体系的影响<br>一、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br>(一)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br>(二) 中国信贷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br>(三) 中国外汇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br>(四) 中国股票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br>二、金融非均衡下化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政策之效应<br>(一) 通货膨胀<br>(二) 通货紧缩<br>三、金融非均衡与经济增长<br><br>第6章 市场化:中国金融从非均衡到均衡之路<br>一、信贷市场<br>二、外汇市场<br>三、证券市场(股票市场)<br>附录1 名词解释<br>附录2 计量数据<br>参考文献<br>后记<br>附表<br>表1.1.1 1997年主要商业性金融机构产权中国有独资比例<br>表1.1.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存款份额<br>表1.1.3 国有银行政策性贷款<br>表1.1.4 1985~1996年金融机构信贷资源流向<br>表1.1.5 中国金融机构各年的准备金率与备付金率(%)<br>表1.1.6 部分发达国家准备金率(%)<br>表1.1.7 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评估<br>表1.1.8 1997年中国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状况<br>表1.1.9 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化进程<br>表2.1.1 部分年份贷款增量: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对比<br>表2.1.2 1987-2002年银行间拆借成交额(亿元)<br>表2.1.3 1995~1999年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构成(%)<br>……<br>附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