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市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023407
  • 作      者:
    张跃进[等]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作用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对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性、会计政策选择及变更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效果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等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其重要地位从未如此之高。正因为如此,会计信息的任何偏差都会给资本市场及我国市场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对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会计政策及变更、会计准则及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结集成书与本领域的同仁商榷。
  本套丛书包括《资本市场研究》《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设计研究》《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研究》《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政策变更研究》4部著作。《资本市场研究》侧重研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IP0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误差以及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盈余管理行为。《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设计研究》侧重研究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价值相关性和有用性、季度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有用性、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程度评价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研究》侧重研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理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实证研究以及会计监管及监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政策变更研究》侧重研究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实证研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会计政策相关性及会计盈余持续性。
展开
精彩书摘
  1.回归结果说明
  (1)国有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负相关与假设1相反。由于在样本期间国有股处于特殊地位,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比例越大,其在经营过程中越有可能享受到政府在各方面的特殊“照顾”,这其中也有在信贷方面的特殊优惠,使公司向银行借款比较容易,甚至会出现不还本付息的现象。因此有可能出现国有股比例越大,其负债比例越高的现象。法人股比例与融资偏好相关性不显著。
  (2)股权集中度与股权融资正相关验证了假设3成立。股权越集中,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越强,越有可能做出有利于大股东但并不一定有利于中小股东的融资决策。对大股东而言,债务会增加公司的破产风险,这种破产的风险及由此引起的财务困境会使大股东控制权及相应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对于那些想要从上市公司“圈钱”的大股东而言,当然希望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3)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负相关与预期假设5相符。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不仅体现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方面,而且体现在对他们的激励方面。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可以使经营管理者拥有一部分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同时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促使经营者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激励方式,其目的是通过薪酬与风险的有效结合促使高层管理人员的效用目标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越高,经理的利益就越会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他们的融资策略就会更为理性,不会过分地偏好股权融资。
  (4)监事会的规模与股权融资正相关与假设6相反。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往往由政府任命。成为在公司拿薪金的内部人。他们的私人利益与董事、经理等内部人是一致的。因此当董事、经理等内部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融资选择时,他们必然不会反对。同时监事会规模过大将导致监事会行动迟缓,各个监事的权责不明,从而使监督职能弱化、公司的运作效率低下。
展开
目录
第一篇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第1章 股权融资偏好相关文献回顾
1.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3 本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公司融资偏好理论与实践
2.1 西方融资偏好理论的发展
2.2 西方主要国家的融资实践
2.3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其表现

第3章 外部因素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1 制度与政策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2 股权融资场所——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对融资选择的影响”
3.3 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4 不成熟的投资主体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分析
4.1 经营业绩低下,内源融资受限制
4.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引发并加剧了股权融资偏好
4.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偏好的实证分析
4.4 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效果分析
5.1 股权融资偏好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5.2 股权融资偏好不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
5.3 股权融资偏好对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影响
5.4 股权融资偏好对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积极性的影响
5.5 股权融资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6章 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合理化的建议
6.1 解决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调整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前提
6.2 积极开拓渠道的融资空间
6.3 培育健康的股权融资场所,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4 规范股权融资参与者的行为
第7章 本篇结论

第二篇 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研究
第8章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回顾
8.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 本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9章 关联方资产重组的含义及具体类型
9.1 关联方资产重组的含义
9.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类型
9.3 关联方资产重组发生类型的统计分析

第10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发展趋势
10.1 证券市场环境变化及对关联方资产重组的影响
10.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的现状

第11章 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11.1 研究方案设计
11.2 财务分析样本及指标的选取
11.3 关联方资产重组财务效应分析模型的构建
11.4 财务效应的实证研究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本篇结论及建议
12.1 本篇结论
12.2 启示和建议

第三篇 IPO公司盈利预测偏差及深层次研究
第13章 盈利预测相关文献回顾
13.1 盈利预测的含义
13.2 盈利预测文献回顾
13.3 本篇框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14章 盈利预测相关理论
14.1 盈利预测相关理论
14.2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第15章 我国盈利预测制度的变迁
15.1 我国盈利预测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认识
15.2 盈利预测制度变迁框架结构
15.3 盈利预测制度变迁特点的几点启示

第16章 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
16.1 计量分析指标
16.2 研究方法设计
16.3 基础性实证研究
16.4 深层次实证研究
16.5 探索性实证研究
第17章 提高盈利预测信息的可靠性提议

第四篇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第18章 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回顾
18.1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18.2 盈余管理的动机
18.3 盈余管理的手段
18.4 盈余管理的量度
18.5 本篇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19章 基于博弈论的盈利预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19.1 盈利预测有用性及披露要求
19.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19.3 盈利预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博弈分析

第20章 为迎合盈利预测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20.1 盈利预测误差的描述性分析
20.2 盈利预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20.3 本章小结

第21章 不同制度背景对盈利预测中盈余管理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21.1 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分析
21.2 不同披露制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21.3 本章小结

第22章 本篇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