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92685X
  • 作      者:
    (美)约瑟夫.F.辛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瑟夫·F.辛基,美国佐治亚大学特雷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爱德华·希尔斯金融学院主席。1966年获宾两法尼亚圣·文森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1-1976年,以金融经济学家身份供职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研究部。1985-1992年,担任佐治亚银行家协会主席。
  辛基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商业银行、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以及金融治理结构,他的主要著作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分类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和金融业中的应用》、《银行业的问题和破产机制》等。辛基教授发表了大量的金融学论文和书评,还是许多金融刊物的特约评论家。
  译者简介:
  潘功胜 1963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十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渣打银行进行工作培训。现任中国工商银行人事部副总经理、全国金融青联常委、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出版有《货币金融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等多种译著、著作,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发表多篇文章。
  樊志刚 1961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金融》杂志主编和全国金融青联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问题,已出版《信贷》、《银行法全书》、《票据与银行结算手册》、《商业银行贷款操作实务》等书籍8部(含合著),翻译出版《投资商资本主义》,发表文章近6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虽然名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但并非就财务论财务,而是以财务效益为中心,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宏观的财务视角,这种现代的、崭新的财务视角,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对于重塑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框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除了详细论述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对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技术、银行监督理论、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运用、银行兼并重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可以为非银行金融业、信息产业等部门提供参考。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西方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广泛吸收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采纳了在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案例和统计资料,体系完善,论据充实。
展开
精彩书评
  中文版序言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姜建清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尽快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引领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灵魂,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银行业的财务管理,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良性变化。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规则和财务管理水平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务管理规则与国际惯例仍有很大差距。国内银行多年以来并没有完全实行审慎的会计原则,财务基础薄弱,财务成果的透明度较低。例如与国际同业对比,中国银行业承受着较重的税负水平;多年来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未能根据资产质量足额拨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不高,未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中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布财务成果;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差,虽然国家采取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办法,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但是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充足率呈逐期降低的走势,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有关部门与商业银行自身已经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并且在逐步进行改革。但由于长期的历史沉淀,这种改革必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
  第二,财务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中国银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浓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色彩,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较大的差异。银行的财务管理偏重于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结果的财务反映,银行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过程相分离,未能有效地引领、控制、调整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未能高效地配置银行资源。银行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需要进一步融合,要将效益观念贯穿于各项业务经营管理中,树立单项业务的微观效益观念和全局的宏观效益观念。
  第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的落后,技术基础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的量化和细化还有赖于手段的改进,要研究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银行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和财务数据仓库,采用合理的数据模型和模拟系统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分析。
  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善财务状况是应对未来竞争的重要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西方银行学领域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对中国银行业的教育、学术研究和改革起到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但是专门介绍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透视、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书籍却不多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译本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该书虽然名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但并非就财务论财务,而是以财务效益为中心,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宏观的财务视角,这种现代的、崭新的财务视角,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对于重塑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框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是该书除了详细论述传统的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外,对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技术、银行监督理论、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运用、银行兼并重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可以为非银行金融业、信息产业等部门提供参考。这样一些内容安排符合西方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
  三是该书广泛吸收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采纳了在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案例和统计资料,体系完善,论据充实。
  金融行业是国际整合性较好的一个行业,很多金融产品和运行规则都是国际通行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是统一的,游戏规则也是一致的。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对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做法和经验,自觉主动地向国际惯例靠拢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相信,由潘功胜博士樊志刚博十、张伟武等翻译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一书,对于丰富我们的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理念,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二年一月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服务业的“……化”
  可以用四种现象或创新来描述金融服务业的“……化”:机构化、证券化、全球化和私有化。
  机构化是指由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非存款性机构集中的储蓄越来越多。
  证券化是指金融中介集中贷款(如抵押贷款)并进行包装,而后以证券形式出售的过程。如果银行等贷款人仍为贷款提供服务,那么为获得服务费收入,他们将负责清收利息和本金支付款,而后再将这些支付款转交给投资者,这就涉及了转递金融和抵押担保证券的概念。
  全球化指全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日益增强的相互联系。全球银行业和金融界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中心。在美国,传统的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以从纽约华尔街到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和洛杉矶一线为中心,但是现在在亚特兰大、夏洛特(北卡罗来纳州)和哥伦布(俄亥俄州)也能找到新的银行业和金融中心。
  私有化指以前的国有企业变为私有公司。作为资源分配者,金融机构在私有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人们认为私有化发生在俄罗斯、中东欧等地区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但美国也有这样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危机中,美国政府接管了许多破产的储蓄贷款协会,后来这些机构的资产又被注入私有部门。
  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的角色
  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和信用合作社被称为存款性机构,而其余的金融服务公司被称为非存款性机构。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运作的现实意味着银行在这个体系中的作用将逐渐被削弱,然而商业银行依然是金融服务业的支柱。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银行财务管理简介
第一章 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概述
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服务公司和金融服务业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分类
第四节 银行持股公司:占统治地位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 媒介与脱媒、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第六节 银行业的“衰退”
第七节 银行监管的作用
第八节 监管的辩证法
第九节 银行业务的风险
第十节 金融服务竞争的各个方面及监管的作用
本章小结
附录 银行与产业关系模型

第二章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和银行业务风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银行从货币交换者到信息处理者的进化
第三节 受监管的公司——银行
第四节 作为投资组合的银行:双向资金租借和风险控制
第五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来源
第六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运用
第七节 银行资本(净资产值)
第八节 银行收入的来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第九节 银行成本: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
第十节 银行的损益表
第十一节 银行财务报表及其透明度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战略、财务管理与银行业绩衡量
第三章 银行价值、业绩的会计模型及经济学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中的现代财务
第三节 公司经济学模型及折现的现金流
第四节 真实收益和调整价盈比基础上的折衷模型
第五节 经济学模型、市场效率和“领头羊”
第六节 价值、收益的市场衡量尺度与股权的市场价值
第七节 隐藏资本及股权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 阅读银行财务报表和比率分析
第九节 银行总业绩:风险一收益方法
第十节 股权收益率模型
第十一节 银行风险和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第十二节 银行的风险指数
第十三节 其他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率
第四节 从银行历史业绩得出的决策教训
本章小结
附录A 按银行规模进行的股权收益率分解分析(1985-1995)
附录B 隐藏资本和统计市场价值会计模型(SMVAM)

第四章 价值和风险管理: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战略及策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公司目标:价值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和价值最大化
第四节 各种管理动机
第五节 经济附加值(EVA)和管理者补偿
第六节 财务管理和现代公司战略
第七节 第一银行、信孚银行和花旗银行的理念
第八节 银行业和铁路综合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产负债管理(ALM)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表协调财务管理三步曲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变量
第四节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质量的衡量尺度:净利息利润率及其波动性
第五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两方面:会计观点和经济观点
第六节 利率风险、银行风险曲线和金融合同中的内含期权
第七节 对冲利率风险的表外技术
第八节 证券化从资产负债表中移走利率风险
第九节 现实中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十节 收益曲线形状、预期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
本章小结
附录A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非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附录B债券定价、凸度、持续期和“负凸度

第三部分 银行业的投资组合风险及其管理——理论和实践
第六章 信用风险和贷款功能: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正确和谨慎的管理为银行创造价值
第三节 通过贷款审查衡量信用风险和贷款质量
第四节 金融合同中的贷款人——借款人代理问题和激励问题
第五节 预期违约率
第六节 把信用风险作为一项担保业务来管理
第七节 监控技术和借款人信息连续统一体
第八节 银行的贷款功能和违约风险的一般模型
第九节 投资组合思考:投资组合风险升水和分散化收益
第十节 贷款定价、相互影响和风险调整收益
第十一节 用于预防、鉴定和处理问题借款人的贷款功能
第十二节 信用文化和银行的书面贷款政策
本章小结
附录 问题贷款策略和问题贷款的预警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银行流动性和1987年的股市崩溃
第三节 信心的作用
第四节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历史透视
第五节 流动性需求和风险
第六节 现代流动性问题:从篮球赛到救援行动
第七节 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权衡
第八节 银行流动性的功能
第九节 负债管理:银行负债的构成和成本
第十节 衡量银行流动性
第十一节 流动性管理的动态性
第十二节 流动性管理的子集:储备头寸管理
第十三节 流动性管理的三个方面
第四节 负债管理的风险
第五节 对负债管理策略的再思考:大则不倒、流动性危机、赌博银行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的角色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银行投资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阅读本章前的准备知识
第三节 积极的投资管理、银行业法令和监管性干预
第四节 积极投资管理下的银行证券投资组合和实证分析
第五节 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
第六节 市政债券的投资组合
第七节 制定银行的投资政策
第八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准则
第九节 可选择的投资策略

第九章 非利息收入、证券化和衍生交易

第四部分  管理银行的贷款功能
第五部分  银行资本结构——理论、管理和监管
第六部分  监管、存款保险和道德在塑造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中的作用
第七部分  金融服务业中的金融创新、信息技术和企业重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