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造(理论与实践)》对银行再造理论从内涵、理论渊源、核心内容及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归纳。该书指出,银行再造的灵魂即管理创新和价值管理,而理念的再造是其核心前提;流程再造是银行再造的核心内容,但它还需要银行管理再造来予以支持和保障;组织结构创新、虚拟化经营、作业成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共同构成了银行再造的系统工程,价值观的变化是这一系统工程构建的重要前提。
在对苏格兰皇家银行为期5年的再造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该书集中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从市场结构、组织结构、市场定位和再造模式选择等外部行业市场环境方面和业务结构创新、营销创新、绩效管理等内部运作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该书所研究的课题,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在有限的保护期内快速提高其金融业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如果说读书是人生一大快事的话,那么写文章就是不折不扣的一件苦差事了,正可谓苦乐相间,无怪乎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论此时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苦”、“难”、“乐”。
学问是要花时间、花功夫、慢慢做出来的,可我缺少的偏偏就是时间。这可谓“苦”。四年在职的博士生求学生活,伴随我的是无数个挑灯夜战。为了这篇拙作的出生,我硬是将每天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打了折扣,养成了每天六小时以内的睡眠习惯。惟有如此,我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学生工作伴随我走过了这整整四年,与其说是全院2 000多个学生的“父母官”,倒不如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生干事”,从党建到团建,从迎来送往到奖助补贷,从思想教育到违纪处分,从党支部到团学联,从辅导员到班委,学生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繁杂的事务占用了我大量宝贵的时间。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处理完学生应急事情,几乎是闭着眼睛骑车回到家的。四年的个中滋味,还要呷着“时间”这杯清茶去慢慢品尝。
本以为选择银行再造这一相对年轻的主题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可以图个捷径,不用去上下求找几十年的文献,不料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这可谓“难”。真正涉猎到再造这一主题,才觉出其中的份量来。它所涉及的学科面实在是太广了,从组织行为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到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以为这样绰绰有余的文献就可以让人窃喜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它所缺的就是系统化, “再造”一词的首倡者哈默还是信息行业出生的呢。本来以为本科学习阶段的管理学基础,加上研究生阶段的经济学积累,可以让对我这一主题游刃有余,可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念头的愚蠢。是草草收兵还是另起炉灶?要抛开那一大堆辛辛苦苦收集的文献,还实在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就这样硬着头皮做了下来。最终结果如何,到现在,心里头还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呢!如果有人说,你这篇东西嘛,还凑合着吧,那我就足以像猪八戒吞钥匙——开心了。
然而,四年的学习生活, 实属机会难得,上有名师指点,旁有学友切磋,锻炼与收获俱增。这可谓“乐”。总能为自己能够保持六小时以內的睡眠还能每天精神抖擞而自豪。每天深夜,一个人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所发出的声音,就好似我的原创音乐,十分中听,十分和谐。四年来,我学会了作图,打字的速度大大提升,通读原文文献的水平也大为提高。学会了原文通读中的取舍与提炼,学会了边读边作电子版的读书笔记。由此也带给我一种新的体验,那就是,用手指头敲击键盘绝对比握笔写字来得爽快。悲哉乐哉?不知老祖宗知道了会发出何种感慨。当然,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有了更好的认知,有了刻骨铭心的追悔之意。
感谢四年来我的导师胡庆康教授对我的教诲。胡老师对学生总是那么和蔼、宽容、信任、指点和关心,对学生总是有求必应。每一个问题,经他轻轻点拨,总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谢姜波克教授、刘红忠教授、陈学彬教授、许少强教授对我论文的写作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指教和帮助。感谢美国金融机构咨询公司(FIC)总裁Charles B.Wendel为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学生提供了他们公司银行再造方面的有关研究资料,并对再造的未来做出了中肯的评价。正是他的点拨,使得我的论文写作有了转机。感谢华东师大的潘英丽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龚浩成教授、戴国强教授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同事杜莉、杨长江给我提供有益的启示指点,感谢钱复旦、刘汉华、陈东成等为我进行了有关的文献查找和整理工作。感谢经济学院的所有领导和教师在我求学期间对我的宽容和鼓励。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默默地为我做出了很多牺牲,没有他们的支持,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借用李清照的词:这次第,怎一个‘谢’字了得?
聂 叶
200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