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与政策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938742
  • 作      者:
    卢健, 刘峰, 刘晓忠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与政策分析》契合金融企业税务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需求,立足于指导税务操作,控制税务风除,针对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分析了金融企业企业所得税具体操作中政策的适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力求为金融企业财务和税务专业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公式中所指收入总额是指应税收入总额,与会计上收入总额并不一致,例如要将会计核算中的投资收益还原为未税投资收益,又如对于接受捐赠,会计上作为资本公积,税收上应作为应税收入。
    公式中所指的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全额从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的金额,即:既符合国家关于企业财务处理的规定又不与税法规定相抵触的扣除项目的金额;二是税法有扣除范围、标准的扣除项目金额,这部分扣除项目的财务处理规定与税前扣除规定有差异,纳税人在纳税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范围、标准扣除。
    一、生产经营收入
    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金融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是指金融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具体而言,是指金融企业提供金融商品服务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人、贴现利息收入、保费收入、证券发行差价收入、证券自营差价收入、买人返售证券收入、汇兑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但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垫的工本费、代邮电部门收取的邮电费。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操作
第一章 金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金融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税率
一、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条件
二、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权
三、金融企业所得税税率
第二节 金融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一、金融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
二、金融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第三节 金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二章 金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一节 金融企业收入总额的确定
一、生产经营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
三、租赁收入
四、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五、股息收入
六、应计入收入总额的一些具体项目
七、其他收入
第二节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
一、税前扣除的前提及原则
二、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的税前扣除
三、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进行税前扣除的项目
四、准予税前扣除的一些具体项目
第三节 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
一、资本性支出
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三、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四、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五、超出扣除标准、范围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六、各种赞助支出
七、贿赂等非法支出
八、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各种准备金
九、担保人承担归还的与自身应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本息
十、年度内应计未计的扣除项目
十一、预提费用
十二、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
十三、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
十四、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超过规定比例而发生的借款利息
十五、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支出
十六、为投资者或雇员投保的人寿保险、个人财产险、基本保障外的补充保险
十七、不能提供证明材料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
十八、返还手续费
十九、超过或高于扣除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二十、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第三章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及协调
第一节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概述
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与税法的法定原则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与税法的据实扣除原则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的标准
二、固定资产减值(跌价准备)
三、有关折旧的规定
四、净残值的规定
五、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理
六、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与修理支出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差异
一、无形资产摊销范围
二、无形资产摊销期限
第四节 投资的差异
一、投资减值(跌价)准备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定(证券、信托可作为重点)
三、国债投资
第五节 成本、费用的差异
一、工资及“三费”
二、住房补贴
三、业务招待费
四、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五、预提费用
六、开办费
七、弥补亏损
八、捐赠支出
九、罚没支出
第六节 差异的协调

第四章 金融企业已取消和仍保留的审批事项
第一节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一、行政许可法实施推动了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二、税务行政审批改革的内容
三、取消部分涉税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四、取消审批对纳税人的影响
第二节 涉及金融企业所得税已取消和仍保留的审批事项
一、涉及金融企业所得税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涉及金融企业所得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

第五章 贷款应收利息
第一节 贷款应收利息会计处理
一、贷款应收利息定义
二、应收利息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
第二节 应收利息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规定
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应收利息会计、税收处理差异

第六章 呆账核销和财产损失扣除
第一节 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一、呆账准备金定义
二、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第二节 现行呆账准备金会计、税收差异
一、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的财务规定
二、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的税务规定
三、财务、税收规定的差异
第三节 金融企业其他财产损失的税收处理规定
……

第七章 汇总(合并)纳税的相关规定
第八章 申报表的填报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 相关税收法规
第二章 金融企业所得税政策
第三章 汇总纳税管理政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