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政学:第六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46657
  • 作      者:
    (美)哈维.S.罗森(Harvey S.Rosen)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畅销美国达18年之久,自1985年第一版面世以来,就一直是美国一流大学的首选教科书。这次的第六版,不仅在第五版的基础上丰富了案例,更对一些当前热点问题,如教育、福利经济学以及财政支出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在中国,很多经济学者了解西方公共经济学都是从罗森教授的这本《财政学》开始的。所有关心公共经济学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政府决策者、大众传媒的从业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寻求到新的启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把读者带到当今财政理论研究的许多前沿领域。本书处理材料的方法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是能接受的,同时也是现在仍然活跃在该领域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运用的。
  本书对有关方法论和实质性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本书是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设计的。读者应当已经熟悉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标准入门教科书的内容。由于有时也用到无差异曲线分析,而在所有入门教科书中又未曾涉及该内容,所以在本书附录中对无差异曲线作了详细的阐述。此外,本书附录还简要地回顾了基本微观经济学的其他一些内容,包括供给与需求模型以及边际分析。这些回顾对于那些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碰过微观经济学的读者来说,应该足以能够使他们回想起当初所学的东西。在附录之后还附有词汇表。
展开
精彩书评
  总序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近百年来,中国又由盛而衰,一度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把中国从饥饿、贫困、被欺侮、被奴役的境地中解放出来。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上了通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决非易事,我们不仅需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虽然对我们这个共和国来说是全新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理论亦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许多经济学名著出于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他们归纳出来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这些理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迅速、稳定地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先进经济学理论与知识。
  本着这一目的,我们组织翻译了这套经济学教科书系列。这套译丛的特点是:第一,全面系统。除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之外,这套译丛还包括了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第二,简明通俗。与经济学的经典名著不同,这套丛书都是国外大学通用的经济学教科
  书,大部分都已发行了几版或十几版。作者尽可能地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并附有案例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许多基本原理的应用受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或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的,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也就不一定成立。因此,正确理解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某些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结论,才是我们学习当代经济学的正确方法。
  本套译丛于1995年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筹备并成立了由许多经济学专家学者组织的编辑委员会。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许多学者参与了原著的推荐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所有原著的出版社购买了翻译版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专家教授参与了翻译工作。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我们把这套译丛献给读者,希望为中国经济的深入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科学译丛》编辑委员会
  1996年12月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假定有更多的土地用于苹果生产,苹果的供给曲线位移至s:。在新的均衡点上,价格下跌到25美分,苹果的消费量增加到100吨。消费者的境况变好了多少?换一种问法就是,“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以25美分的价格来消费100吨苹果,而非以40美分的价格来消费65吨苹果?”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回想一下,需求曲线表示的是个人消费每个苹果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量。我们选择任意数量的苹果,比如说20吨。大多数人为第20吨苹果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到需求曲线的垂直距离,即62美分。起初,消费者购买每个苹果实际上只需支付40美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在购买第20吨苹果时,享有22美分的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额超过他们实际支付的总额的数量称为消费者剩余。
  当然,相同的推理过程适用于任何数量,不仅仅是第20吨。当每个苹果的价格是40美分时,每一产量水平的消费者剩余等于需求曲线与在40美分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将购买每个苹果所得到的剩余加起来,就得到价格为40美分时的总消费者剩余,即面积ehd。一般来说,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之下、市场价格水平线之上的面积。
  当价格跌到25美分时,消费者剩余仍然是需求曲线之下、现行价格水平线之上的面积;由于价格现在是25美分,所以此时的面积为eig。因此,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增加的面积是eig减去ehd后余下的面积higd。因此,需求曲线之下、两个价格之间的面积度量的是消费者能以低价购买苹果所得到的价值。
  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现实问题,调研人员需要知道需求曲线的形状。一般来说,这可以利用第2章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实证分析工具来完成。因此,消费者剩余是衡量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福利变化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为了防止误解,我们需要作一点解释,这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重要的。普通需求曲线之下的面积,只是近似等于消费者福利变化的真实值。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变化,人们的实际收入也在变化,这可能会改变他们赋予其额外收入的价值(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过,威利格(Willig,1976)业已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普通需求曲线之下的面积衡量消费者剩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近似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研究中得到广泛采用。[11]
  生产者剩余
  与消费者剩余类似,我们可以把生产者剩余定义为:个人提供既定数量单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超过所要求的收入的数量。为了计算生产者剩余,我们看一下雅各布的劳动供给曲线(S),如图3A-2所示。该劳动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明的是,能诱使雅各布供给相关工时数所必需的工资率。因此,劳动供给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工资率之间的距离,就是雅各布提供该工时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与他实际收到的数量(工资率)之间的差额。所以,供给曲线之上、工资率之下的面积就是生产者剩余。
  为了加强对生产者剩余的理解,假定起初雅各布在工资为每小时20美元时,每年工作2000小时,但后来他的工资下降到每小时15美元。由于工资下降,他的境况变坏了多少?一种可能的答案是,“如果他还在工作2000小时,而现在每小时少挣了5美元,那么,他的境况变坏了10 000美元。”这相当于图3 A——2中的面积mqon。可是,生产者剩余分析告诉我们,此答案不对。在工资削减之前,雅各布的剩余是面积msn。当工资率下降至15美元时,他的剩余减少到面积qsr。因此,雅各布因削减工资而遭受的损失是面积mqrn,小于面积mqon这个天真的答案。从直观上看,这个天真的答案高估了福利损失,因为该答案忽略了如下事实:当一个人的工资下降时,他可能会用闲暇替代消费。虽然增加的闲暇消费肯定不能完全弥补工资的减少,但这的确会产生一定价值。
  【注释】
  [1]福利经济学主要依赖某些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尤其是无差异曲线。本书末的附录有助于你复习这些方法。
  [2]参阅亨德森和匡特(Henderson and Quandt,1980)著作的第11章,其结论是用微积分推导出来的。
  [3]以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F.Y.埃奇沃斯(F.Y.Edgeworth)的名字命名。
  [4]以19世纪经济学家V.帕累托(V.Pareto)的名字命名。
  [5]有关边际替代率的更为精确的定义,参阅书末的附录。
  [6]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从埃奇沃斯框图中推导出来,其长度和高度分别代表可用于生产的投入品数量。
  [7]“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摘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篇(Tucker,1978,p.477)。
  [8]该结论的推导见本书附录。
  [9]图3—8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根据下列合理假设画出来的,即沿着该曲线向下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不断增大。生产的苹果越多,生产一个苹果必须放弃的无花果叶就越多。但是,没有理由假定这也适合于个人效用之间的替换。这正是图3—10中的UU曲线呈波浪状而不是平滑状的原因。
  [10]这项证明需要具备若干技术条件。例如,所有无差异曲线具有标准的(凸向原点)形状。
  [11]或者,我们也可以用补偿需求曲线之下的面积来计算福利变化,书后附录对补偿需求曲线作了界定。
展开
目录
第1篇 开场白
第1章 导论
1 财政思想
2 政府一览
小结
附录:有关财政问题的研究
第2章 实证分析工具
1 理论的作用
2 经验分析的方法
3 结论性评论
小结
第3章 规范分析工具
1 福利经济学
2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3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4 市场失灵
5 借鉴福利经济学
小结
附录: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第2篇 公共支出分析
第4章 共用品
1 共用品的定义
2 共用品的有效提供
3 关于私有化的争论
4 教育
5 共用品与公共选择
小结
附录:偏好表露机制
第5章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性质
2 图解
3 私人对策
4 对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5 美国的政策
6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7 正的外部性
小结
第6章 政治经济学
第7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
第8章 扶贫支出计划
第9章 社会保险Ⅰ: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
第10章 会保险Ⅱ:保健
第11章 成本-收益分析
第3篇 税收分析框架
第12章 税收与收入分配
第13章 税收与效率
第14章 有效且公平地课税
第4篇 美国的收入制度
第15章 个人所得税
第16章 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
第17章 公司税
第18章 赤字融资
第19章 消费税和财富税
第5篇 多级政府的财政
第20章 联邦制下的财政
附录:若干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