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安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经验研究、实证分析以及政策研究的思路展开。首先,理论分析部分,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理论与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产业安全保护的理论关系,从而为全书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前提与基础。其次,经验研究部分,出于参考借鉴国外有关经验的目的,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产业安全保护的制度与规定做一评述,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产业安全保护的实际作用。再次,实证研究部分,运用产业安全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产业安全态势予以定量分析,尤其是其中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相关的制造业,以对我国“入世”后的产业安全态势有一个基本判断。理论分析、经验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结论应用于实践,针对中国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与建议,进行有关政策体系的设计,因此,最后的政策研究部分将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产业安全态势,研究设计遵循国际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加强与规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产业政策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切实加强我国产业的中长期安全。
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与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一性质界定在澄清目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片面认识的同时,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安全》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产业安全保护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运用经济分析工具与方法,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及其对国内产业安全的保护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论剖析,尤其是运用经济理论模型设置了有关参数来刻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产业保护的程度;三是运用产业安全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产业安全态势做了定量评估。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期望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产业安全的研究结论能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理论认识的深化,进而对政府有关对外贸易管理与产业政策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对我国这样一个高贸易依存度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之中,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如何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产业安全保护提出政策建议。当然,要切实做好中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和制度安排,除了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践的设置与运用技巧外,还应对他们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产业保护的效果作实证分析。另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业保护部分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产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量化上的困难,又受到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上的限制,本研究中也未涉及,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