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NET商业及通信服务公司是美国内华达州一家提供邮政通讯服务的著名特许经营商,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1000家连锁店,有“邮政业中肯德基、麦当劳”的美誉。中青报记者曾在该样板店做了个实验要求快递3张唱片、1件衣服和1瓶香水到外省。店员立刻熟练地挑选邮箱、包装、填单、计费,整个过程只用了3分钟。为了避免物品在箱内晃动,细心的店员还建议用防震的包装材料填充空间。
如获至宝的媒体立刻以“美国邮局潜入上海”为题曝光。互联网上也刊出“第一家美国邮政公司登陆上海滩”……
200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就此事发表了措词严厉的三点声明:一、POSTNET是美国一家提供邮政服务的特许经营商,并非美国的邮政公司;二、关于“POSTNET在上海设立样板间得到了上海邮政的大力支持”是没唷根据的;三、该公司开办的信箱租赁业务,实质上是变相经营信件及具有信件性质物品的寄递业务,这是中国法律所不容许的。
上海邮管局行管处迅速作出反应,向其提出三点整改意见:一是公司不得在广告上使用EMS字样等二是在快递业务中不得侵害邮政企业的专营权;三是广告中所有与中国《邮政法》有关规定相违背的内容都要删去。
宝驿公司法人谢京表示接受整改意见。而前不久POSTNET中国公司何经理刚刚对媒体公布了其“勃勃野心”:10年内,在中国的地区开办特许店达28至31家,加盟店达2000至2500家,形成规范的网络体系,并向小型城市渗透。“我们希望它在中国像发廊一样普及。”但经此重创后在华缺少了业务核心模块的POSTNET又会怎么说。
“绿快递”忍无可忍
国家邮管局在完成了京、津、沪对土、洋快递的连环三击之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除邮政企业外其它速递公司无权送信。国家邮政局行管司法规处蒋强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邮政法》第八条中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这是为了维护(《宪法》赋予我国公民通信自由、通信秘密的权利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他并不认为这是行业垄断。“垄断是获取高额利润,专营是为了实现普遍服务,通邮穷山僻壤赔钱的买卖我们也做。”当回答记者“英、德两国已尝试着取消邮政专营,我国将来是否也会放开”时,他态度异常坚决,甚至是斩钉截铁“邮政专营是邮政法的核心,即使将来修改也是在确保这个核心的前提下进行!”
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大动干戈的真正原因并不那么冠冕堂皇,而恰恰是邮政羞于启齿的巨额亏损。他们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1998年电信与邮政分灶吃饭,抽走了2/3的业务,而报刊发行、信函投寄、包裹运送这三项邮政看家本事个个是亏损黑洞一前者每年亏40多亿,后者每年亏30多亿,而国家财政已宣布自1999年起每年分别向中国邮政补贴80亿、50亿、30亿、10亿,到2003年彻底断奶。这就是让邮政部门一念“脑门就痛”的“8531紧箍咒”。国家邮管局在此基础上又紧上一圈制定了3年扭亏计划。去年亏损控制在70亿元以内勉强实现,今年压到35亿元内的计划令许多地方邮局陡呼奈何。时下已到年关,北京邮管局率先喊出:“我们可能完不成任务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