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徽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20053742
  • 作      者:
    杨晓民总撰稿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商为封建帝国开启的一缕现代文明的曙光,刹那间又关闭了。《徽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徽州的儒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盐商业、古建筑、徽商盛衰之道、人文教育及弹唱艺术。从本书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到徽州商帮之所以成功的经商之道,还可以了解到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徽州古建筑及风俗人情……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晓民,1966年生,河南省固始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硕士,一级文学编辑,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学术专著《中国单位制度》(合著)获全国第三届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人在单位》、《江南》、《徽州》、《嵩山》、《徽商》等大型电视系列片总策划,总撰稿。《江南》获第十七届(2002年)“星光奖”一等奖、优秀撰稿奖、《徽州》获第十八届(2003年)“星尤奖”一等奖、优秀撰稿奖。策划央视2005、2006年“新年新诗会”。出版散文集《江南》、《徽州》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徽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徽州的儒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盐商业、古建筑、徽商盛衰之道、人文教育及弹唱艺术。徽商是独特的,亦贾亦儒的文化自觉,使徽商从众多的商帮集团中脱颖而出;徽商也是唯一的,商业资本罕见地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卓然独立的徽州文化至今仍薪火不熄。倚重于封建政治势力的庇护,注定了徽商的悲剧命运……
展开
精彩书摘
    河下老街位于扬州城南,紧邻大运河,明清时期是徽州商人集中居住、交易的一个地区。盐商汪氏住宅,住的是歙县商人汪鲁门。汪鲁门的产业比不上江春那些人,他们是商总,是“盐莢祭酒”,然而汪鲁门的宅子是老街上保留最完整的。“巴总门”,让我们想起了位于歙县渔梁街道上的“巴慰祖故居”,扬州“巴总门”经营的也是盐业,他的弟弟巴慰祖却是新安篆刻的一个大师。不远处的“引市街”,街名就直观地告诉人们,两淮盐引的交易就在这里。巷子虽小,做的却是统领全国盐业市场的大生意。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正因为如此,陈去病在《五石脂》一文中才这样说:“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年代,当在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宵。处处是兰桡!    虹桥横跨在瘦西湖上.最先是明人架的一座木桥。因为桥的栏杆为红色,所以叫“红桥”。到清代中叶,木桥改建为石桥,如同虹卧于波,便又称“虹桥”。“虹桥”的修造者是黄履昂,《扬州画舫录》记载:“黄氏本徽州歙县潭渡人,寓居扬州,兄弟四人,以盐莢起家,俗有‘四元宝’之称。”这“四元宝”便是黄履晟、黄履暹、黄履灵、黄履昂四兄弟。黄氏四元宝在扬州业盐经商的时候,正赶上乾隆南巡。作为与官府联系最为密切的垄断行业,盐商在皇帝南巡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竞相造园,以此来争取得到皇帝的青睐。黄氏四元宝之一,黄履暹的“四桥烟雨”,乾隆皇帝游览后赐名为“趣园”。而黄履晟家有“易园”,黄履昂家有“别园”。道光十八年,金安清亲眼目睹了扬州园林的兴盛,他在《水窗春呓》中记录道:“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以供宸赏,计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是重复。”
展开
目录
    儒商<br>    徽骆驼<br>    红顶商人<br>    无徽不成镇<br>    四水归堂<br>    日暮乡关<br>    无梦到徽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