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得奖有人弹冠相庆,见不到明星的影迷,照样可以自娱自乐。全美各地有数百个“奥斯卡之夜”的庆祝活动,有些模仿奥斯卡,红地毯、名人亮相等一应俱全。综合那些正规的和不太正规的,总开销大概在700万左右。外围效益举行奥斯卡的柯达剧院坐落在好莱坞市的一家商城内,这一带的知名度便大增,据称从2002年首次举办奥斯卡后,该商场的收益及房地产的价值增加了5%,这个数字是500万。
奥斯卡是全美国收视率第二的节目,仅次于每年1月底的超级杯橄榄球赛,预计有4200万电视观众。保守估计当晚外出就餐的人数会下跌5%,使得全美餐馆损失6000万美元的营业额。
但是,美国人外出就餐的费用有一半花在快餐、皮萨等外卖上。而奥斯卡当晚的外卖生意会异常红火,起码比平时多500万。假设lO%的电视观众因此去超市购买啤酒、饮料、速食、小吃,每人平均花费20元,那就是800O万。所有食品费用一减一加,总数还是多出2500万。奥斯卡跟精彩球赛一样,是刺激大屏幕彩电销售的良机。调查显示,几家大型连锁家电商店在奥斯卡期间的销售额比平时增加10%。即便考虑到多数消费者有没有奥斯卡迟早会买,把全美的电视销售增长率定为2%,每台价格取平均价3000美元.以每年430万台的数字、3月份微增2%,便是多卖7167台,为电视制造业贡献215O万元。奥斯卡奖价值几何?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一旦在奥斯卡获奖,便身价百倍。但这“百倍”到底是多少?粗略计算,提名大概值3000万美元;得奖值2000万。确切地说,一部影片因为得到奥斯卡提名,可以在原先票房成绩的基础上,增加3000万美元的影院收入,而一旦得奖,还可以再增加2000万美元。
当然,具体数字取决于很多别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影片本身的商业性及首映的时间。影片本身的商业元素越重、首映离奥斯卡越远,奥斯卡的票房刺激作用便越小,如《角斗士》是一部非常商业化的作品,于200O年5月在美国首映,等到次年2月获奥斯卡提名时,它已经赚了影院收入的99.4%,提名后仅多赚了O.2%,得奖后也只再增加O.4%,使得北美票房总数达到1.88亿美元。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想上电影院看此片的人差不多都已经看过了。
《莎翁情史》的命运则完全不同。该片于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获提名时,票房为3630万:提名后,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赚了3670万;3月底得大奖后,另增加了2700万。换 言之,该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奥斯卡青睐直接相关。由此可见,观众面窄、艺术性强的文艺片最易受惠于奥斯卡的光芒。在2002年,奥斯卡的福星重点惠顾两部影片,一是《高斯福特庄园》,这是一部描写1932年英国某贵族庄园谋杀案的精致之作,提名前票房为2200万;另一部是《不伦之恋》,这部刻画一对知识分子夫妇突然面对丧子的家庭剧在提名前有1900万美
元的票房。据洛杉矶美国电影行会的负责人透露,这两部作品的票房成绩在提名后一两个月里起码翻了一番。
好莱坞将毁于加拿大?
一位加拿大官员在好莱坞招商会上叫喊:“过来吧。你一踩过边境,你们的一块钱就变成了一块五!”
正当全世界反感好莱坞的人们,纷纷声讨、抗议美国电影的文化侵略时,加拿大政府却在“静悄悄”地实施着对好莱坞釜底抽薪的产业政策——加拿大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把越来越多的美国电影电视摄制组吸引到自己的地盘里。你在电影中看到的纽约街景,很可能是在多伦多或温哥华拍摄的,甚至连成龙当年的《红番区》都是在温哥华取的外景,只是该片做得不太巧妙,纽约观众一看便乐了:“瞧,咱们纽约背景上居然长出了雪山。”来自邻国的呼唤
加拿大最初吸引它的南国邻邦北上拍电影,其动机跟德国等欧洲国家差不多,即通过美国电影宣传自己,因此它提出种种条件,比如影片必须涉及加拿大题材、使用加拿大主创人员、促进加拿大文化,等等。但加拿大政府逐渐发现,好莱坞大批人马在加国土地上“横行”带来的最大好处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在当地留下的遍地美元。
一个好莱坞大片的摄制组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他们在外景地的花费非常之大,光是吃住行就是天文数字,加上场地和设备的租用、临时人员的招聘,对当地经济的直接“贡献”就每天高达数10万美元。比如《魔戒》剧组在新西兰,光是每天喝掉的咖啡就多得吓人。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有滚雪球效应,能像旅游业那样推动当地的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实际经济效益一般是剧组花费的几倍。真可谓商机无限啊。
而对美国剧组来说,将“大部队”拉到加拿大,也是颇为划算的,因为加拿人给予美国剧组的好处是双重的:一是它的货币不如美元值钱,因此美国人去那里觉得什么都比美国便宜。正如一位加拿大官员在好莱坞招商会上叫喊的:“过来吧。你一踩过边境,你的一块钱就变成了一块五。”第二是税收减免(tax credit)。减税率中有联邦政府的一部分(劳工费用的减税率是11%),而且每个地方政府还可以自行增加,比如温哥华所在的BC省就同时给予20 9/6的减税优惠,使得总优惠达到31%。
无疑,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加拿大不断改善其“投资”环境,比如以前减税的手续需要两年才能办完,现在他们答应在6个星期中办理85%的减税额;大力兴建电影摄制棚,把原本关闭废弃的空军基地和停机库改装成拍摄基地;加拿大各地官员还经常去好莱坞“招商”,每次都能带回几部影片或电视片的摄制项目。仅是多伦多一地,一年就能从好莱坞揽过来13亿美元的剧组资金。
美国人北上拍片之风,造成产业基地的大转移和资金的大流动。在2001年公映的美国电影中,在美国本国拍摄的影片总成本约32.4亿美元,呈下降趋势;而在加拿大拍摄的影片却越来越多,总成本已上升到lO亿多美元。换言之,加拿大已成为1/4的好莱坞。而预算在1000~5000万美元的大制作更有一心向北的趋势,光在2001年在加国拍摄的总成本便增加了141%,达到7.5亿美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