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专业市场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其运行也体现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活动。专业市场运行中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已不是停留在初级市场上买者与卖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上,而是在这种人际关系基础上,融人了组织这种更社会化的因素,关系网络不是平面式的,而是作为共同流通的基础,具有交叉性、嵌入性和立体性。总体而言,专业市场并不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契约性交易市场,它尚未在制度上达到规范化的程度,还带有一定的非契约性交易的成分。而从人际关系与现代市场交易形成的角度分析,市场交易“嵌入”于传统关系网络越深,人际关系的作用就越大。但在一种已经安排好的相对稳定的制度之下,比如专业市场中,对经济发展来说,人际关系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脐带”,它既有养育的功能,也有羁绊的作用,过密和过疏的人际关系均不利于经济交易的发展,“良好而不过于亲密”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最有利于交易的进行和经济的发展。
(6)从经济学角度讲,分工与交易费用是一种两难选择。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分工。而分工越发达,企业之间的交易次数和频率就越高,这将导致交易费用的大幅度提高,当分工带来的收益增加无法弥补交易费用提高所造成的损失时,分工就会受阻,最终引起经济发展受阻。因此,某一区域内部产业集聚以及发达的分工体系无法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制度运作成本的交易费用过高而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使大量可以带来生产率增长的专业化分工活动无法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专业市场的迅速崛起大大改善了交易效率,拓展了市场范围,提高了市场容量,为按外生比较优势进行区际分工创造了条件。很显然,专业市场在推进区际分工和专业化产业区内部的分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作用机制被称之为斯密动力。
(7)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瓶颈是资金短缺和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人才短缺。在体制转轨时期,专业市场的兴起为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并在实践中积累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制度知识、经验和技能提供了大量机会,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经营人才。另一方面,专业市场兴起,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总之,对处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专业市场是经济转型时期解决要素(企业家资源和资金)瓶颈的重要渠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