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44354
  • 作      者:
    周正庆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糖是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以社会史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在研究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糖的生产物流、民众用糖以及糖对精神文化诸方面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总结出糖的精神文化内涵,即糖在全国被赋予的文化命意,以及在全国形成的特有文化观念,从而多层次地反映这个时期的民众生活。全书资料翔实,论点平允,在此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推进,因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周正庆,1964年10月生,广西合浦县人。1986、1991年先后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2001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糖史和广东社会史研究。先后在国内核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分为六章,前三章论述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糖业生产、销售发展情况及社会功用,第四章叙述糖在饮食、医疗中的应用,后两章主要探讨了由于糖业的发展,从清中期(18世纪中)以前糖作为奢侈品到清中期以后作为民众生活普遍用品的变化过程、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糖的文化性的论证。就本书的内容讲,前三章是基础,是铺垫,后三章是引申,是论点、论据的呈现,是精华所在,可以说本书通过对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糖在生产与物流方面,民众在时令民俗、饮食习惯、医疗等方面的用糖以及糖对精神文化方面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糖的精神文化内涵,即糖在全国被赋予的文化命意以及在全国形成的特有的文化观念,从而多层次地反映这个时期的民众生活。因此,本书是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一个成功例证。
展开
目录
    序:糖史研究新方向之作<br>    绪论<br>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以前饴糖蜜糖甜菜糖的生产及社会功用<br>    第一节 饴糖的生产及社会功用<br>    第二节 蜜糖甜菜糖的生产及社会功用<br>    第二章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蔗糖业生产的发展<br>    第一节 16世纪中叶以前糖业历史的简要回顾<br>    第二节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糖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r>    第三节 17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糖业商品生产的发展<br>    第四节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糖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br>    第三章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蔗糖的国内外销售<br>    第一节 广东的蔗糖销售<br>    第二节 华东的蔗糖销售<br>    第三节 华北与西南的蔗糖销售<br>    第四节 蔗糖的国外销售<br>    第四章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糖在饮食和医疗中的应用及影响<br>    第一节 18世纪中叶以前民众用糖的地域性<br>    第二节 18世纪中叶以后民众用糖的普及及对饮食民俗的影响<br>    第三节 糖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及原因<br>    第五章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食糖对民俗的影响<br>    第一节 糖对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社会民俗的影响<br>    第二节 17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民俗用糖及对社会风俗的影响<br>    第六章 糖文化性——以华东和广东为例<br>    第一节 华东地区的糖文化<br>    第二节 广东地区的糖文化<br>    结语<br>    参考文献举要<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