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为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进的「狼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02735
  • 作      者:
    程东升, 刘丽丽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一种解释是,华为是一个对于神秘的企业,而人们的好奇心天然地喜欢神秘的事物。对于  一部分读者,本书毫无疑部是你手中的一柄放大镜。透过它,你可以尽情地观察中国最神秘的企业的发展轨迹,内部结构,技术策略,市场招数,资金链条,管理演变,以及表现在它的领袖身上的外在的智慧和内在的人性。
  
  也许你并不仅仅满足于了解一个企业。比如,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你对成功充满欲望。是的,你希望从华为学习到成功者的方法。没有问题,本书对于华为在解决企业所遇到的种种普遍问题时,采取的特殊手段和方法,都一一做了细致深入的描述。比如在研发、销售方面一贯采用的“压强技术”,人才垄断战略及“炼狱”式的培训,跨国营销与国家外交,群众运动嫁接西方管理。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至此,你可能会对这个伟大企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么,本书建议你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书中的内容和华为这企业。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是“华为真相”、“任正非”、“华为批判”。“华为真相”部分涵盖了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管理、海外等方面内容,采取了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使读者从横向的角度深入华为的局部,同时总揽其全局态势,“任正非”部分分人生、思想、财富三个大的章节,这三部分内容广为人们关注,写作时采取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重点解剖,最后一部分着重研究华为的一些强悍的、独特的、有效的估法的另一面。华为一直处于凶猛无比的扩张中,任正非自比为“狼”,媒体则把华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比作“土狼与狮子的战斗”。因此,华为必然不是一个均衡的企业,俗话说:歼敌一千,自伤七百。比如,连任正非都承认,筹集的大量资金,形成“企业银行”,但造成股权错综复杂,上市维艰。
展开
作者简介
  程东升,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丽丽,女,《亚太经济时报》编辑。作者以坚韧不拔之志,克服重重困难,直接采访了数百位华为公司内外的“华为人”及相关人士,历时三载,写就本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也许你并不仅仅满足于了解一个企业。比如,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你对成功充满欲望。是的,你希望从华为学习到成功者的方法。没有问题,本书对于华为在解决企业所遇到的种种普遍问题时,采取的特殊手段和方法,都一一做了细致深入的描述。比如在研发、销售方面一贯采用的“压强技术”,人才垄断战略及“炼狱”式的培训,跨国营销与国家外交,群众运动嫁接西方管理。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至此,你可能会对这个伟大企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么,本书建议你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书中的内容和华为这企业。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是“华为真相”、“任正非”、“华为批判”。“华为真相”部分涵盖了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管理、海外等方面内容,采取了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使读者从横向的角度深入华为的局部,同时总揽其全局态势,“任正非”部分分人生、思想、财富三个大的章节,这三部分内容广为人们关注,写作时采取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重点解剖,最后一部分着重研究华为的一些强悍的、独特的、有效的估法的另一面。华为一直处于凶猛无比的扩张中,任正非自比为“狼”,媒体则把华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比作“土狼与狮子的战斗”。因此,华为必然不是一个均衡的企业,俗话说:歼敌一千,自伤七百。比如,连任正非都承认,筹集的大量资金,形成“企业银行”,但造成股权错综复杂,上市维艰。
展开
精彩书评
  重读《悲惨世界》
  来源价值中国网江平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书评人:郑伟强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措手不及。
  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那我们可能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你们别罢工了,我们本来就准备不上班了,快关机器,还能省点电”。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存活下去。
  ■均衡发展,抓短木板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五,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均衡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全公司短木板变成长木板,桶装水才会更多。
  ■对事负责与对人负责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
  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例行越多,经理就越少,成本就越低。
  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展开
精彩书摘
  千亿资金下海南,百万股民闯深圳
  上千亿的房地产资金“飞蛾扑火”般地投向南方几个地区,海南800亿,北海300亿,惠州150亿。迅速掀起了一场房地产狂潮。
  “到处在开工,房子还没有盖,甚至就是一张图纸就进行转让。项目转让了一手、二手、三手。开发的人还没有炒作的人赚钱快,开发的可能赚500元一个平方,炒作的人一下可以赚1000元-2000元一个平方。”一位曾经身临其境的人说,“那时期甚至国内各省的政府部门都筹集资金到海南来捞一笔,一个人能在一之间变成百万富翁”。
  而在距海南不远的深圳,上演着另外一种疯狂。1992年8月,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从8日起,有超过100万的全国各地的准股民涌进深圳,在全市302个发售网点前排起长龙,准备购买百元一张的抽签表。在9日早晨开始发售时尚能维持一定的秩序,但后因一网点组织工作出现问题,造成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其间一张认购证被翻炒到上千元,到8月10日上午,抽签表全部售完。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市内深南中路游行,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8.10”风波。
展开
目录
前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序一: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
序二:本土领袖 全球地位
序三:沉默的中国力量
序四:从钱的奴隶变成钱的主人
上编 华为真相
第一章 技术策略
1992年:疯狂年代的“孤注一掷”
“七国八制”乱中华
任正非:失败了我只有跳楼
C&CO8机首战义乌
政策扶持,“巨大金中华”崛起
万门机打开农话市场
北京研究所——技术道路上的里程碑
技术“拿来主义”
思科怒告华为侵权
“压强战术”狙击国内对手
两大创新之痛
第二章 市场攻伐
100:工的“人海战术”
不计成本——不敢花钱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价格进攻——击杀对手
“客户关系就是核心竞争力”
从“喝酒+回扣”到“咨询+营销”
坚持“普遍客户”原则
与客户(电信局)成立合资公司
防止大Sales——办事处非本地化策略
第三章 人才秘技
万人招聘震撼全国
“魔鬼训练”
对人才进行包装
第四章 资金链
“高利贷”时期
朱鎔基一言“救”华为
电信局为何纠纷为华为担保
资金暗道:邮电职工持股会
“员工持股”一箭双雕
上市谜局
第五章 华为基本法
初衷并非基本法
转向“管理大纲”
反思三大问题
把讨论引向深入
第六章 管理突围
乱世英雄的年代
改革从人力资源开始
IPD——新的改革火花
第七章 过冬
2000:.COM的最后疯狂
“冬天”冷得出奇
《北国之春》呼唤创业精神
出卖“安圣”的真相
裁员、裁员、再裁员
回归传统企业竞争要义
第八章 跨国营销与中国外交
从香港出发
长达七年的俄罗斯之旅
十年磨一剑——进军美国
外交路线就是销售路线
经济:外交的基础和先导
中编 任正非
第一章 人生
第二章 思想
第三章 财富
下编 华为批判
第一章 管理批判
第二章 文化批判
第三章 人性批判
华为简史
后记:写华为是我三年来的“预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