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一种解释是,华为是一个对于神秘的企业,而人们的好奇心天然地喜欢神秘的事物。对于 一部分读者,本书毫无疑部是你手中的一柄放大镜。透过它,你可以尽情地观察中国最神秘的企业的发展轨迹,内部结构,技术策略,市场招数,资金链条,管理演变,以及表现在它的领袖身上的外在的智慧和内在的人性。
也许你并不仅仅满足于了解一个企业。比如,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你对成功充满欲望。是的,你希望从华为学习到成功者的方法。没有问题,本书对于华为在解决企业所遇到的种种普遍问题时,采取的特殊手段和方法,都一一做了细致深入的描述。比如在研发、销售方面一贯采用的“压强技术”,人才垄断战略及“炼狱”式的培训,跨国营销与国家外交,群众运动嫁接西方管理。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至此,你可能会对这个伟大企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么,本书建议你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书中的内容和华为这企业。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是“华为真相”、“任正非”、“华为批判”。“华为真相”部分涵盖了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管理、海外等方面内容,采取了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使读者从横向的角度深入华为的局部,同时总揽其全局态势,“任正非”部分分人生、思想、财富三个大的章节,这三部分内容广为人们关注,写作时采取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重点解剖,最后一部分着重研究华为的一些强悍的、独特的、有效的估法的另一面。华为一直处于凶猛无比的扩张中,任正非自比为“狼”,媒体则把华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比作“土狼与狮子的战斗”。因此,华为必然不是一个均衡的企业,俗话说:歼敌一千,自伤七百。比如,连任正非都承认,筹集的大量资金,形成“企业银行”,但造成股权错综复杂,上市维艰。
展开
来源价值中国网江平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书评人:郑伟强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措手不及。
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那我们可能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你们别罢工了,我们本来就准备不上班了,快关机器,还能省点电”。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存活下去。
■均衡发展,抓短木板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五,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均衡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全公司短木板变成长木板,桶装水才会更多。
■对事负责与对人负责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
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例行越多,经理就越少,成本就越低。
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