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一般理论和中国的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0477
  • 作      者:
    马晓河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晓河,1955年生于陕西省大荔县,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9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管理学院读在职博士生,师从吴敬琏教授、顾焕章教授,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杂志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四部,多次获得部委级及全国性的学术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不同的制度选择,既影响结构转换方式,也影响产业关系的生成。1978年以前,中国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生了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并存的两重工业化新格局,由此资源配置、财富创造在城乡、工农之间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双重二元结构关系特征。双重二元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必然性,它是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新时期,中国应该实行两重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变双重二元结构为一重二元结构。为此,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安排。<br>    《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一般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所探究的是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课题,即农业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在新时期,中国应该实行两重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变双重二元结构为一重二元结构。为此,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br>1.1 问题的提出<br>1.2 文献综述<br>1.3 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br>1.4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br>1.5 本书不足之处<br>第2章 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的一般理论<br>2.1 经济结构的内涵<br>2.2 经济结构转变的一般理论<br>2.3 结构转变中农业的作用<br>2.4 结构转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br>2.5 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选择<br>第3章 传统体制下中国经济结构演变与农业发展的关系<br>3.1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br>3.2 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剩余转移与发展的理论模型分析<br>3.3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效和结构变化特点<br>3.4 结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利弊分析<br>第4章 改革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与双重二元结构的生成<br>4.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br>4.2 农业的发展和新的结构转换模式的生成<br>4.3 乡镇企业的成长和双重二元结构<br>第5章 双重二元结构下的农业发展<br>5.1 两重工业化格局下的经济增长和对农业的需求<br>5.2 农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发展特点<br>5.3 两重工业化格局下的区域结构变动与农业发展<br>第6章 双重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br>6.1 两重工业发展条件下农产品的供求矛盾<br>6.2 城乡工业过度竞争对农业资源的占有<br>6.3 双重二元结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br>6.4 由人地关系紧张引起的农业“三高”问题<br>第7章 新时期结构转换的战略思路选择<br>7.1 对现有几种战略思路的评价<br>7.2 两重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br>第8章 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调整 <br>8.1 调: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br>8.2 减: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弱化农业对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功能<br>8.3 投: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支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br>8.4 补: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br>8.5 改: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br>8.6 转: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