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章 绪论<br>1.1 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br>1.2 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融资现状与问题<br>1.3 小城镇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现状<br>第2章 国外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融资<br>2.1 国外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回顾<br>2.2 美国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经验及主要融资渠道<br>2.3 日本基础设施融资经验与模式<br>第3章 我国现行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外部环境<br>3.l 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行业发展<br>3.2 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传统投融资体制<br>3.3 我国融资模式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br>第4章 符合国情的小城镇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融资模式<br>4.1 建设一经营一移交(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br>4.2 资产证券化(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模式<br>4.3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PPP—Public Private Pannership)模式<br>4.4 股份制模式<br>4.5 地方债券与国际融资<br>4.6 小城镇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分析<br>第5章 BOT的融资模式<br>5.1 BOT项目融资中的政府信用与法律环境<br>5.2 BOT中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br>5.3 BOT项目的合同管理<br>5.4 BOT项目的组织<br>5.5 BOT项目的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br>5.6 BOT在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br>第6章 生命周期与投资决策<br>6.1 生命周期<br>6.2 生命周期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br>6.3 经济分析与投资决策<br>6.4 成本回收的枢纽——价格与收费<br>第7章 水业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融资案例<br>7.1 北京第十水厂BOT<br>7.2 上海浦东自来水股权转让<br>7.3 成都水六厂融资分析<br>7.4 法国私人投资主体的直接管理或者委托管理<br>7.5 荷兰水行业的管理与融资<br>7.6 荷兰Vitens<br>7.7 印度政府通过BOT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