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下孕育产生的,是经济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中的必然产物。由于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从一诞生就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股份制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产生的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形式。“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④。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在能不能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运用市场机制方面,我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尤其是对发展证券市场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理论界对证券市场的争论非常激烈。开始许多人心存疑虑,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发行股票,股份制姓“资”还是姓“社”,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是不是搞私有化,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认识不清。正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顾虑和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邓小平同志对证券市场的定位是要大胆地试,正如他所言,“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正是在各方的舆论推动和思想解放下,199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1998年其职能并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同时将发行股票的试点由上海、深圳等少数地方推广到全国各地。
党的十五大报告又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对股份制和发展证券市场做出了科学的结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