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年来,日产汽车公司经历了辉煌时期数十年的突飞猛进,也饱尝了20世纪90年代连续7年巨额亏损的痛苦辛酸,而最终在一位勇于打破日本企业传统的“空降兵”的带领之下,从“复兴计划”的起死回生到“180计划’’的步步攀升,再到“增值计划”的雄壮扩张,迈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卡洛斯.戈恩,这位似乎肩负着拯救日产大任的传奇人物,以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岌岌可危的日产汽车脱离破产边缘并高速发展,这是一项震撼全球的非凡成就。这样的精彩,可从下文中一览无余。
辉煌遭遇重创
创立于1933年的日产汽车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本曾创造过多个辉煌的第一:第一个在Et本生产轿车的厂家;第一个在美国引进皮卡并第一个在欧洲建厂的日本公司;第一家开始制造小型达特桑轿车和汽车零件的制造商……
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产汽车首度以Datsun品牌为名,在美国推出私家轿车及小卡车,给全球汽车市场造成一大震撼。此后,日产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吸收大量的汽车技术开发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将自己的产品不断输往海外市场,并不断在海外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1980年,日产已累计向各国出口汽车1000万辆,并在当时成为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日产公司通过全球整体运作,在全世界17个国家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240万辆汽车,在191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汽车。目前日产旗下拥有众多高级轿车品牌,诸如INFINITI(无限)、CEFIRO(风度)、cEDRIC(公爵)等。
日产公司十分注重技术的研发,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日产汽车的技术和产品非常过硬,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车坛曾有“科技的日产、销售的丰田”的说法。
虽然日产曾是日本工业界的骄傲与标志之一,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产的发展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日产内部管理出现严重缺失,一度被视为走在时代尖端、引领最新潮流的经营模式已风光不再,与其他同行相比,日产公司显得守旧迂腐。公司主管狂妄自大,未将市场变动及消费者需求看在眼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当z型车销售量下跌之际,管理阶层不仅拖延改造同系列车种的行动,甚而决定减产,贸然放弃了一项已获世人认可的重要产品。
当时,日本许多大公司经常通过与传统供货商关系相互结合,形成“企业联合”。企业联合对一家优秀的企业发展是很不利的。日产也深受“企业联合”制度的束缚,原因在于其高级主管认为公司有义务向“企业联合”集团的企业伙伴进行采购,所以支付的金额往往过高。也就是说,由于供货商长年累月抬高价格,导致东京日产总公司无计可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