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支出预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5853112
  • 作      者:
    陈在维编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企业预算是对整个企业的运作做一个全盘的计划,预算管理是较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它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特别是管理层。本书是“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丛书”中的一册,全书运用了大量的示例、图表和解说,每种预算技术的介绍都与案例相搭配,可轻松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同时还大量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各种预算技术串联起来,对比其优缺点,使读者对整个预算体系能够高屋建瓴,总体把握。<br>    本书力求理论性与实用性的良好结合。全书运用了大量的示例、图表和解说,每种预算技术的介绍都与案例相搭配,可轻松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同时还大量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各种预算技术串联起来,对比其优缺点,使读者对整个预算体系能够高屋建瓴,总体把握。对于某些必需的数学方法,本书在准确传达其含义的同时避免了繁琐的公式推导。本书努力做到“用普通读者的思维来解读经济学家的思想”,其读者群不需要接受专门的经济学和数学上的训练。
展开
精彩书摘
    先来看两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手指着公司一栋年久失修、昏暗破旧的六层厂房,不无得意地说道:“这便是我公司得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之一。看!我们的生产设备已完全折旧,因此我们无需像我们可怜的竞争者那样年年支付巨额的折旧费用。”。<br>    与上面这家公司同行业的另一家公司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它们因设备生产能力不够,卖掉了一台相对较新的机器。它们的观点是,宁愿花重金、不辞辛劳地重购另一个州生产的一台最新设备,也不愿因设备问题经营一条无效率的生产线(在过去的12个月里这条生产线已完全报废)。<br>    不难发现,这两家公司在做出这些决策时所持的投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完全不愿意为生产设备和厂房投入资金,后者却愿意大量投资甚至只想使用最新的设备和仪器。那么哪家公司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呢?可能两家公司都遵循了对各自有利的原则,也可能它们所做的决策都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缺乏对一些必要事实的了解,所以仅凭现有信息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做出孰对孰错的判断。然而,我们认为这些事实或者信息应该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提供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这对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十分有益。<br>    再来考虑下面这位钢铁公司经理的言论。这位经理说,“日本的钢铁制造商真是太幸运了,他们那些老掉牙的设备仪器全部在二战中被销毁了,这就使他们得以采用高效的设备仪器从零开始。”然而,事实真的如这位经理所言,日本钢铁商的生产设备被毁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幸事吗?我们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做出一个好的决策远比炸药来得有效(也更人道一些)。<br>    投资决策既可以是战术层面的决策也可以是战略层面的决策。战术性投资决策一般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小,且与公司过去的经营路线无重大偏离。例如,福特汽车公司购买一台新机器的决策,Mobil石油公司购买还是租赁所需设备的决策等,都属于战术性投资决策。<br>    而战略性投资决策往往会涉及大笔资金,并可能与公司过去经营路线发生重大偏离。接手一项重大战略性投资项目会导致公司期望收益以及与收益相关的风险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会使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价值重新做出评价。比如,一家私人公司承接了一项耗资逾40亿美元的超音速商务机项目,这显然属于战略性投资决策。若该公司在开发这一商务机时不幸惨遭失败,公司的生存就将岌岌可危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战略性投资决策只是基于决策者的直觉而非分析人员详尽的数量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实际中想要准确估计现金流十分困难。<br>    公司今天所做出的决策决定了它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成败。从目前多数公司的做法来看,经理们一般对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具体表现为:在做重大投资决策时,通常只有首席运营官或董事会通过提议之后他们才能最终作出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经理的慎重态度。但是尽管如此,公司管理层做投资决策的程序却常常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某种产品的生产商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一种重要原材料的长期供应合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对各条供应渠道进行多方比较,当然也就更不知道各供应商在价格、服务和质量上的比较优势。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公司管理层在尚未对项目可能存在的替代方案进行仔细考虑的情况下,便做出武断的投资决策。或者即使公司管理层对备选投资方案进行了调查,也可能未将调查过程中搜集的信息进行合理整合,所以对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无任何帮助。<br>    目前经常有公司面临这样的难题,它们不知道所付出的时间或金钱等资源是否换回了应有的期望收益。如果投资收益在投资支出之后立刻开始累积,并且支出和收益都能以美元来度量,这个难题就很容易得到解答;但是,如果预期收益是在很长的时间段上进行累积,答案就要复杂得多。<br>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确定性下的资本预算<br>第1章 资本预算<br>1.1制定投资决策的战略<br>1.2净现值与生产率<br>1.3投资项目的现金流<br>1.4对现金流的估算<br>1.5战略净现值<br>1. 6资本预算技术的应用<br>1.7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标准<br>1.8预算和规划过程<br>1.9小结<br>第2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br>2.1时间贴现<br>2.2终值<br>2.3体现货币时间价值的无差异性:现值<br>2.4年等价金额<br>2.5名义利率与年百分率<br>2.6连续现金流与连续贴现<br>2.7小结<br>第3章 资本预算:净现值的含义<br>3.1资本预算决策<br>3.2净现值法的决策标准<br>3.3今天手中持有的现金<br>3.4投资机会及资金的备选使用方案<br>3.5现值因子:货币的价格<br>3.6对现值的两种解释<br>3.7净现值方法的逻辑基础<br>3.8实用性<br>3.9净终值<br>3.10 0时刻<br>3.1l反复计算法<br>3.12为什么会存在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br>3.13小结<br>第4章 对投资项目价值的度量:确定性下的决策<br>4.1投资项目分类的方法<br>4.2对投资价值的度量<br>4.3现金流规划的构成<br>4.4两种现金流贴现法<br>4.5观察法排序<br>4.6现金流贴现法<br>4.7投资项目评级的局限性<br>4.8实际中公司的做法<br>4.9小结<br>4.10附录:现金流贴现法公式<br>第5章 互斥的投资项目<br>5.1净现值<br>5.2接受还是拒绝的决策<br>5.3互斥投资项目<br>5.4现值和终值<br>5.5为什么公司会普遍采用内部收益率法<br>5.6小结<br>第6章 现金流的决定因素及运用<br>6.1现金流<br>6.2机会成本<br>6.3现金流的决定因素<br>6.4折旧方法<br>6.5税金的计算对投资分析的影响<br>6.6小结<br>第二部分 资本预算实务及操作问题<br>第7章 等价年度成本与置换决策<br>7.1等价年度成本<br>7.2自制还是购买<br>7.3可比性<br>7.4置换决策<br>7.5置换链<br>7.6小结<br>第8章 资本配给下的资本预算<br>8.1外部资本配给<br>8.2内部资本配给<br>8.3投资项目排序<br>8.4现值指数(盈利能力指数)<br>8.5规划求解<br>8.6资本配给与风险<br>8.7小结<br>第9章 资本预算与通货膨胀<br>9.1什么是通货膨胀<br>9.2实际现金流<br>9.3实际贴现率与名义贴现率<br>9.4税收效应<br>9.5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br>9.6小结<br>第10章 与现值计算相一致的会计概念<br>10.1经济折旧<br>10.2剩余收益<br>10.3回报率的大小<br>10.4税收效应<br>10.5着眼长期,兼顾短期<br>10.6小结<br>第11章 购买还是租赁<br>11.1借款还是租赁:一项财务决策<br>11.2租赁是一种债务<br>11.3存在税收时的购买或租赁决策:采用税后借款利率<br>11.4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br>11.5购买一租赁决策中的风险因素<br>11.6租期不定的情况<br>11.7贴现率<br>11.8土地的租赁<br>11.9杠杆租赁<br>11.10小结<br>第12章 投资择时<br>12.1决定何时开始及何时结束一个流程的基本原则<br>12.2增长型投资<br>12.3设备置换<br>12.4决定产能的策略<br>12.5小结<br>第13章 产出率的波动<br>13.1工厂只有一种设备的情况<br>13.2最优设备组合<br>13.3多期或多设备类型的情况<br>13.4小结<br>第14章 附加信息下的投资决策<br>14.1重复投资的机会<br>14.2基本模型<br>14.3计算实例<br>14.4样本投资:先验正态分布和完善信息<br>14.5不完善信息<br>14.6事后审计偏差<br>14.7小结<br>14.8附录:修正概率的计算<br>第15章 海外投资<br>15.1货币兑换<br>15.2未来计划的相关性<br>15.3考虑杠杆经营<br>15.4税收<br>15.5海外投资与风险<br>15.6小结<br>第16章 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估<br>16.1市场价格与机会价格之间的差异<br>16.2项目的不可分割性<br>16.3外部效应<br>16.4政府投资<br>16.5成本一效益分析<br>16.6联邦政府官员如何分析购买或租赁决策<br>16.7小结<br>第三部分 不确定情况下的资本预算<br>第17章 不确定情况下的资本预算<br>17.1状态偏好法<br>17.2状态偏好法和现值法的比较<br>17.3估值模型<br>17.4了解项目<br>17.5小结<br>第18章 贴现率和不确定性<br>18.1资金来源<br>18.2留存收益成本<br>18.3股票价值理论<br>18.4股票价格变化<br>18.5累计折旧和资本成本<br>18.6发行普通股<br>18.7发行普通股:时间要素<br>18.8延迟投资<br>18.9长期负债成本<br>18.10短期负债成本<br>18.11负债和所得税<br>18.1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br>18.13最优资本结构<br>18.1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贴现率<br>18.1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小结<br>18.16无违约风险贴现率<br>18.17借款利率<br>18.18平均回报率和边际回报率的比较<br>18.19贴现股权现金流<br>18.20调整现值法<br>18.2l小结<br>第19章 状态偏好法<br>19.1价格确定<br>19.2价格不确定<br>19.3多期投资<br>19.4小结<br>第20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r>20.1与状态偏好模型的关系<br>20.2投资组合分析<br>20.3有效边界<br>20.4资本市场线<br>20.5证券特征线<br>20.6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br>20.7证券市场线<br>20.8必要收益率和资本成本<br>20.9投资决策<br>20.10小结<br>20.11附录:风险调整现值的推导<br>第21章 灵活性评估:期权估值方法的应用<br>21.1期权<br>21.2买入期权定价<br>21.3期权定价:二项式模型<br>21.4构造一个套期保值资产组合<br>21.5Black—Scholes模型<br>21.6定义卖出期权<br>21.7没有套期保值资产组合的情况下期权的估值<br>21.8空地<br>21.9实物资产中涉及期权的情形<br>21.10实物资产中的卖出期权<br>21.11内含期权<br>21.12期权法的优点<br>21.13期权法的缺点<br>21.14小结<br>第22章 处理不确定性的新方法<br>22.1模型<br>22.2另一种推导过程<br>22.3应用SDR准则<br>22.4一些现值因子<br>22.5小结<br>22.6附录<br>译(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